大醫院人滿為患 社區醫院能否緩解看病難?
發佈時間: 2015-04-14 09:59:08 | 來源: 南方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背景事件
4月1日起,廣州市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新制度全面實施,強化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的就醫管理政策。在廣州定點醫療機構中,職工醫保參保人要選擇1家基層醫療機構或一級醫院作為其普通門診報銷的定點醫療機構,這是“小點”;在選定“小點”後,再選擇1家二級或三級醫療機構作為其普通門診報銷的選定醫院,稱之為“大點”。
職工醫保參保人到“小點”就醫,門診統籌報銷比例為80%;若經“小點”首診並經轉診後30日內,再到“大點”門診就醫,則報銷比例為55%。如果不經“小點”首診和轉診就直接去“大點”門診就診,那麼報銷比例降為45%。
社區醫院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通俗説法,作為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含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項主要職能。一直以來,社區醫院被寄予緩解看病難的厚望,實現首診在社區,減少三甲醫院的壓力。不過,有觀點認為,當前社區醫院的條件有限,緩解看病難還得加把勁。
◆正方 首診在社區可分流患者
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被認為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解決看病貴就醫難問題的重要舉措。自2009年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整體規模和設備水準都有大幅提高。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工作重心,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也有所改善。
據了解,今年衛生計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工作,推動各級醫療機構落實功能定位,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推動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在今年1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曾強調,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廣州一共有770多個社區衛生中心,如果通過資訊化技術,將它們和三甲醫院連成一張網,小病在基層醫療中心解決,看病難問題將得到很大緩解。”薏米網總裁沙興中此前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診在社區可以分流病人的作用,減輕三甲醫院的壓力。
有分析認為,看病難不是醫療資源的絕對缺失,而是要加強制度引導,將醫療保障體系的關口前移、資源下移。破解大城市“大醫院綜合徵”,分級診療制勢在必行。所謂分級診療制,即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診治,各展所長,引導病人科學合理就診。
有評論指出,社區首診可以解決眼下社區醫院資源空轉、未能達到設立初衷的問題,還將有助於社區醫院與居民因聯繫增加而避免完全陌生人社會的人際關係,避免基本等同於“疾病消費”的醫療模式。社區首診制執行了,視病情而分流患者、醫保體系內各級醫院按需要和能力承擔壓力,看病難、看病煩可能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