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滾動新聞

“網路醫生”催生疑病症 明明沒病卻無法釋懷

發佈時間: 2015-03-30 10:08:11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疑病原因:

  對健康過於謹慎

  以至於“強迫”

  王德民稱,疑病症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發現有一定遺傳傾向,可能跟個人性格的缺陷有關係——敏感、多疑、膽小、害羞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疑病症。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萊希博士稱,疑病症是一種“健康焦慮症”,有如下原因:

  1.患者認為擔心得病可以保護自己的健康。這不無道理,經常檢查身體可以“早發現,早治療”,但是這裡有一個度的問題——過於謹慎,就相當於強迫了,長期查不出問題還忍不住要繼續看病,就不再是保護自己,而是傷害自己了。

  2.患者對自己的健康和身體機能抱有完美主義的幻想。有時身上出現瘙癢,長點疹子,頭暈頭痛,犯點噁心,患者便認為是有嚴重的疾病,事實上身體機能不是完美的,頭暈之類現象不意味著有什麼特別的問題。

  3.患者把不確定的問題視為必然會發生的災難,因此一旦覺得有任何不對勁,就必須徹底搞清楚,在網上無休止地搜索醫療資訊。然而,自然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不清楚的事情並不意味著就是壞事情。

  破解之道:

  推遲處理自己擔心的問題

  王德民稱,如果任由疑病症發展,患者的生活品質將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治病求醫,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白領放棄工作,農民荒廢耕地……因此,建議他們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服用抗焦慮和抗精神病藥物,可有效減輕疑病觀念;同時配合心理治療,主要是做認知行為治療,例如讓不懂專業醫學知識的患者意識到上網搜索疾病資訊容易片面曲解,對號入座只會誤導自己,加重疑病的傾向。

  對於疑病症患者,萊希的建議是:

  1.想想健康焦慮給自己帶來了什麼代價:花了太多時間窮思竭慮,怕這怕那,給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結果令自己無法享受人生,甚至變得悲觀。而且,無休止的就醫行為不但浪費大量時間金錢,還給別人造成很大的麻煩。

  2.把自己擔心的問題推遲到某個時間才處理,例如下午4點——到時可能大多數擔心的問題已經變得不要緊了。

  3.讓自己感覺無聊,便可消除焦慮。你可以重復思考擔心的問題,例如癌症,想它20分鐘之後,你就會覺得沒意思,實在是太無聊了!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