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醫生”催生疑病症 明明沒病卻無法釋懷
發佈時間: 2015-03-30 10:08:11 | 來源: 廣州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疑病症患者視不確定的問題為災難,為徹底搞清楚而在網上無休止地搜索醫療資訊
◆少數疑病症患者諱疾忌醫,認為醫生也救不了自己,徹底陷入絕望,或認為是“報應”
關注健康,重視體檢,積極治療,是非常值得提倡的養生之道。然而物極必反,有不少人在這三個方面走向極端,看到網上各種疾病表現的描述就主動對號入座,感覺身體有任何不適就反覆就醫檢查,明明被確診“沒病”卻無法釋懷。其實,他們的確有“病”,一種叫做“疑病症”的嚴重精神病。這種軀體形式障礙可以摧毀患者的生活,還浪費大量社會醫療資源。對此,精神心理專家支招稱,除了進行藥物和心理治療之外,患者還要意識到“網路醫生”容易誤導,不可對號入座自行診斷疾病。
醫學指導/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王德民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
“網路醫生”:個人症狀和胃癌每一條都對得上
32歲的武漢男子黃新(化名)在一年多前初為人父,身體卻開始消瘦,胃口變差,經常抱怨“吃不下”,便到附近的社區醫院看病,醫生診斷其為淺表性胃炎,開了點藥。他服藥後覺得毫無療效,於是上網搜索,發現自己的症狀和胃癌每一條都對得上,就到一家二甲醫院要求做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可是他還是不信,又到武漢的幾家三甲大醫院檢查……一年來,黃新做了100多次B超,還嘗試了針灸和中藥,可仍感覺毫無改善。最後,醫生推薦他去看精神科,終於找到了病根——原來,妻子分娩時他一直陪伴在旁,被當時的場景嚇倒了,引發了驚恐障礙,後來看了網上的“診斷”入心入肺,就患上了典型的“疑病症”。
疑病表現:最權威的“沒病”診斷也無法説服患者
很多人終日擔心自己患上了惡疾,或者終有一日死於絕症。他們關注自己身上出現的任何症狀,哪怕只是小小的異常:頭痛,就懷疑是腦瘤,咳嗽則意味著肺結核,疲倦就肯定是癌症了。更奇葩的還有“性病控”、“恐艾症”等——江蘇一名四肢健全的男子終日擔心自己會變成霍金那樣的“漸凍人”。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王德民介紹説,疑病症多見於青壯年,最常見的是懷疑自己有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或傳染病,其次是懷疑內臟器官有病。但是,他們擔心的疾病並不存在,他們真正患有的病是疑病症,一種軀體形式障礙。這種患者對自己的健康過度緊張,常常伴發其他精神症狀如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等。
疑病症的患者稍微感覺不妥就去看醫生,需要醫生、家人、朋友等不斷告訴他們“沒病”。但是,當一個醫生説“我查不出你有病”,他們是不相信的,又去看第二個、第三個醫生,始終不能放心,還埋怨醫生水準不行。王德民稱,即使找到最有水準、最具權威的醫生看,反覆做B超、CT等客觀檢查都查不出問題,患者依然是不相信自己“沒病”的,因為他們的“病”其實是病態的心理因素導致的。
疑病症患者嚴重消耗有限的社會醫療資源,令醫生和周圍的人不勝其煩。他們不但用放大鏡檢查自己的皮膚,求神拜佛希望自己不要死,還喜歡上網搜索疾病資訊,例如搜“癌症”會出來成千上萬篇文章,他們越看便越覺得自己符合癌症的表現。美國醫學專家馬修·埃德隆博士稱,現在可穿戴健康設備方興未艾,各種放在身上的探測器不斷收集生理資訊,隨時發現健康問題,可催生新型的疑病症。
有的患者正好相反,千方百計逃避一切讓自己想起疾病的人和事,特別是諱疾忌醫,不希望知道任何壞消息,結果潛在的健康風險“狼來了”,反而耽誤治療。有的患者閉口不談自己的“病”,覺得説出來也沒有人相信,也沒有醫生能夠救自己,徹底陷入絕望,甚至認為“病”是過去自己做錯事的懲罰、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