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心理劇”呈現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專家解析孩子的“成長煩惱”
發佈時間: 2014-12-23 09:52:43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關鍵詞:“遺忘在角落裏的孩子”
案例回放:小娜是個很努力的女孩,但由於家境貧困,再加上學習成績差,她逐漸陷入失落和自卑中。同學們的嘲笑譏諷、學生會的面試失敗,宿舍關係的惡化,一連串的打擊讓她難以承受。這是江蘇省邗江中學報送的劇目《娜時花開》中的故事。
這樣的孩子常被稱為“遺忘在角落裏的孩子”。似乎命運總與他過不去,自卑情結深深纏繞著他。家長看著著急,卻不知如何應對。
邗江中學心理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朱飛飛老師支招説,從孩子自身來看,應積極做情緒上、認知上的調整,“別人的一個眼神,同樣的一件事,在自卑的孩子和樂觀的孩子眼中有可能會産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態度,決定著不同的情緒體驗。”朱飛飛説,“其次,要勇敢地敞開心扉,主動融入到集體中。你覺得別人孤立你,你給別人機會了解你了嗎?”
朱飛飛表示,作為老師來説,應該對這類孩子給予更多的鼓勵教育。當孩子有樂觀積極的表現的時候,要及時予以表揚和肯定,強化他的積極表現。同時,家長要學會傾聽和交流,在家庭裏營造民主的氛圍,給孩子更多表達的機會。“孩子的問題,從根源來説,常出現在家庭上。在心理諮詢案例中,我們發現自卑的孩子,家長經常很強勢。家長應該發現和承認自己在同孩子交流時的問題,和孩子一同慢慢地去改變,而非單純歸咎於孩子。”
關鍵詞:早戀是只“青蘋果”
案例回放:處在“花季雨季”年齡的何小邪最近有些煩,她收到了一封本不屬於自己的情書,不知情的她的少女情懷被激發了,陷入了胡思亂想,每天魂不守舍。這是江蘇省蘇州中學選送的劇目《一封情書》中的一幕。
青春期來臨,孩子們逐漸開始關注異性,渴望接觸了解異性,平淡的內心産生了朦朧的情愫。那麼,問題來了。
“你們還這麼小,懂什麼”“要以學習為重”這是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異性交往的態度,更有甚者,採取調班、調校的方式,將孩子們物理隔離開來。
有一段時間,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諮詢中心楊麗君副教授常在等公交車時,看到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要坐的車子一班班過去了,但他倆卻不急於上車,而是不時牽手,愉快的聊天。“我就想和他多呆一會。不過,在學校裏,同學常常説閒話,讓我們很苦惱。”小女孩説。
早戀,的確是一隻困擾著青少年成長的“青蘋果”。
“進入青春期,渴望同異性交往,是孩子身心發展的正常過程,早戀也不是洪水猛獸。”楊麗君説,“學校不能強制、粗暴的予以干涉,而應多創造一些異性交往的機會,給孩子們正常交往的空間。有時,強迫、壓抑,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楊麗君認為,在親子交往中,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吃穿用度和學習成績較為關注,而對孩子的心理世界缺乏了解和溝通,孩子異性交往方面的情況更是很少過問和交流。“孩子們對異性産生感情是沒有錯的,家長們不用醜化或是憎惡它,更不應視之為‘洪水猛獸’,應該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時告訴他們,正確的戀愛觀是怎樣的,什麼是真正的愛。”
關鍵詞:“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案例回放:“大人啊——你總説,我太小,別管大人的事,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這是南京市東山小學表演的劇目《生日》中小演員的一段獨白。
這段獨白,道出了親子溝通存在的困境。每個父母都愛孩子,可當自己費盡心血地為孩子的成長鋪設道路,大包大攬地時處理很多事務時,有時換來的卻是叛逆。我們該怎樣來愛孩子?朱飛飛建議,父母應該多傾聽、多理解、多包容孩子,産生共情,才能建立起信任,再建立起一種引導溝通的渠道。“家長們往往按照自己的期待設定孩子成長的方式,而常常忽略了什麼是孩子想要的,什麼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楊麗君分析説,孩子在12歲以後,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待人處事有了自己的評判標準,有了自己的想法。單純説教式的教育方式顯然不行,應該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同時,學會適度放手,給他們的成長一定的空間。“也許,適度放手,孩子會成長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