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天津:政府購買“醫調委”化解醫患矛盾

發佈時間: 2014-11-05 11:00:26   |  來源: 中國財經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政府購買服務確保醫調委“中立性”

  調解員張景文從區級醫院院長崗位退休後就一直在醫調委工作,是天津的“金牌”調解員。“醫調委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跟衛生行政部門沒有隸屬關係,跟醫院沒有利益關係,跟患方沒有利害關係,我們不受任何一方干擾,獨立進行調解。”這是張景文在調解時常用的一句開場白。

  據了解,為保障調解工作的公正公平,讓醫患雙方都信任醫調委的工作,天津市在《醫療糾紛處置辦法》中規定: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設立及其組成人員,依法向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其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費用由財政予以保障。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醫療糾紛不收取費用。

  “醫調委屬於在民政備案的社團組織,是最早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運作的法律援助機構,並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認可。”天津市財政局副局長陳慶和介紹説,醫調委作為第三方機構承擔著社會責任,為保證醫調委公正公平辦事,政府必須購買他們的服務,使其在醫患之間處於中立地位。

  5年來,天津財政累計安排專項經費1000多萬元,用於保障醫調委工作經費和人員補貼費用。財政部門協助醫調委制定工作規章,明確經費使用範圍和支出標準,按照制度管事管人要求,建立“糾紛受理量、糾紛化解量和調解成功率、時限內調解率和當事人滿意率”績效考核辦法,定期審核經費和使用情況,

  “過去你端誰的碗,你就受誰管,吃誰的飯,就為誰幹事,為誰説話。現在財政購買服務,政府搭建這個平臺,我們就能夠理直氣壯依法辦事了!”歐陽澍説,財政購買服務後,醫調委與衛生、公安、司法、民政等七個部門建立聯繫機制,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建立專家評審制度,確保了醫療糾紛調解依法獨立開展。

  一碗水端平雙方舉起“免戰牌”

  記者在採訪中經歷了一樁醫患糾紛調解的過程。

  去年12月27日,懷孕36周的孕婦梁娟娟胎膜早破,來到天津第三中心醫院就診。孕婦入院時嚴重水腫,血壓為180和110毫米汞柱,雙胞胎嬰兒中的一個孩子臍帶繞頸一週。家屬認為自産風險大,請求剖腹産。但醫院認為,産婦符合順産條件,遂未按家屬意願,順利接生下一個男嬰。但在接生第二個女嬰時,産婦突然感到胸悶,臉色蒼白,醫院診斷為“羊水栓塞”,並立即組織搶救,兩小時後女嬰胎死腹中,梁娟娟出血不止,醫生止血無效,不得已進行了子宮摘除手術。

  事後,患者家屬索賠50萬元,先後去醫院10多次,每次都是報“110”出警才平息事態。

  醫調委接案後,組織專家認真詢問了醫院的處理程式,查看了病例,翻閱了醫療法典,最終得出“順産正確,確診羊水栓塞缺乏科學推斷”的結論,並先後經過四輪調解,終於使醫患雙方認可了專家的結論。院方承認有過失,免去患者住院醫療時所欠的14萬元醫療費用後,並賠償患者25980元。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字,保險公司及時支付了賠償金。

  5年來,天津醫調委受理醫患糾紛2304件,調解成功1833件,成功率87%,協議履約率100%,化解醫患矛盾1305件,處置群體性醫療糾紛105件,化解群體性衝突事件4起,防止因醫患矛盾陳情31起,為醫患雙方架起了溝通橋梁。國家司法部門、衛計委向全國推廣了天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成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構的做法。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