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探路“深水區” 北京醫生將告別“單位人”
發佈時間: 2014-10-16 10:09:21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核心閱讀
北京醫改方案提出,讓醫務人員從“單位人”轉向“社會人”,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激活人力資源。
10月14日,北京市發佈了《關於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針對醫療行業人事薪酬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讓醫務人員從“單位人”轉向“社會人”,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激活人力資源。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委員、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表示,按照新的改革思路,醫師多點執業將進一步放開,符合條件的政府辦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可以到社會辦醫療機構兼職或開辦私人診所。
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調整績效分配方案
目前,醫療衛生機構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單位人”管理模式,單位承擔了職工的培養、薪酬、福利、基本保障以及醫療責任等,僵化的人事制度使得人力資源短缺與資源浪費並存,多點執業難以取得實質性推進。
“為什麼現在醫院都在爭取編制?編制後是財政撥款!”韓曉芳表示,今後將弱化編制管理,把編制背後的一些利益和待遇逐步剝離。首先與財政撥款脫鉤,財政今後不再按編制補了,不再按人頭補,不再養人頭,而是將醫務人員基本社會保障納入全市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基本保障社會化。逐步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其次,健全醫療執業保險制度,推行醫療責任強制險。“有了保險體系的支撐,就會減少很多的社會風險,便於建立醫生能進能出的人事制度。”韓曉芳解釋説。
在薪酬制度方面,醫院目前實行的職務等級工資制是1993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後建立的,工資制度“一刀切”,醫生收入與培養時間長、投入高、執業風險大的職業特點不相稱。《意見》提出,要穩步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工資體系和工資總額制度改革,建立體現醫療衛生人才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與公益性績效考核掛鉤的院長年薪制,合理提高醫務人員收入水準。
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北京選擇了5家三級醫院作為改革試點,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試點醫院通過調整績效分配方案,激勵醫務人員提供優質服務,將醫事服務費的60%納入職工績效獎金進行分配,並向臨床一線傾斜,當年醫院職工收入就平均增長了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