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疾病面前醫患應成一體

發佈時間: 2014-09-29 09:56:55   |  來源: 人民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疾病面前,醫生與患者本為一體。然而,醫患之間不和諧的聲音也時有出現。如何理順醫患關係,建立醫患信任,是醫療改革的重要議題。日前,北京協和醫院舉行曾憲九教授誕辰100週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就醫改新時期如何繼承發揚醫學前輩高尚醫德和高超醫術、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進行了專題研討。

  醫患關係,絕非給錢看病這麼物質

  “從我進入協和的第一天起,時任外科主任曾憲九教授就告訴我們:要把病人當你的親人。”曾憲九的學生、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羅愛倫教授説,“曾主任對待病人,總是保持微笑狀態,説話也是輕聲細語。為病人做手術,誰主刀最合適,哪種方案最好,怎麼替病人省錢,他都會考慮到。”

  “醫生與病人,絕不是給錢看病這麼物質,曾教授‘把病人當親人’的精神應當傳承下來。”在羅愛倫看來,做醫生,能夠給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莫大的快樂,能夠治愈一種疾病,就是莫大的成就。她坦言:“如果當下的醫生缺乏對待病人的‘親人感’,缺乏治愈病人的‘愉悅感’,缺乏攻克疾病的‘成就感’,而把醫療工作當成流水線作業,匆匆問診,草率下診斷,這是不行的。”

  羅愛倫表示,當前急需提高醫生待遇。醫生待遇好了,生活有保障有尊嚴,才能一心一意把醫療水準提高,為病人更多地減輕痛苦,而不是遇到紅包來者不拒。

  治愈疾病,醫生還需“自身硬”

  戰勝疾病是醫生和患者的共同願望,醫患應是共同體。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副教授龍笑説,每一個醫生都希望自己診治的病人能夠儘快康復,而這必須依靠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

  龍笑表示,曾憲九教授在醫術上精益求精,是名醫典範。他不斷改進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創新胰島素瘤的定位診斷和摘除方法,解決了如何避免手術並發癥及死亡等難題。

  “直到今天,住在重症監護室的每一位病人,接受腸內腸外營養支援的每一位外科手術患者,他們的成功康復,都離不開曾憲九教授當年刻苦鑽研創立出來的治療方法。”龍笑説。

  “患者到醫院來,就是希望治好病。改善醫患關係,這是根本。”龍笑説,所謂“打鐵還要自身硬”,醫生只有持續改進自我技藝,才能減少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痛苦和並發癥,實現術後的功能恢復,也才能為每一位患者尋找到有針對性的診療方案,盡可能減少醫療花費。

  龍笑表示,要提高自身診療技術,醫生既要不斷積累臨床經驗,認真分析和嚴謹總結自己診療過的每一個病例,又要不斷汲取醫學知識和科研成果,特別要加強與同行的交流,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

  提升服務,大醫院要“自我改革”

  改善醫患關係,離不開醫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而大型公立醫院的自身改革是醫改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表示,在外部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大型公立醫院更要從自身做起,加強內部改革,始終明確自身集中優勢學科與優質資源、重點解決疑難重症的職責和定位,在醫院的制度、機制的設計上不能偏離。

  高難度手術過程中易發生醫療事故,是造成醫患糾紛的潛在風險。對此,趙玉沛介紹了協和醫院實施手術風險評估分級管理的經驗。協和的做法是將整個手術過程分為患者的麻醉分級、手術難度分級、手術時機、患者及其家庭對手術的承受能力等4個要素。綜合患者的麻醉分級和手術難度分級,將手術風險劃分為低、中、高、極高4個級別。依據手術風險評估分級結果和手術時機的分類,確定相應的醫療管理方案。

  協和醫院是一個疑難病相對集中的地方。對於疑難病患者而言,找到最佳治療方案非常關鍵。趙玉沛説:“要實現這一點,可以通過疑難病會診模式的設計加以保障。”

  趙玉沛介紹説,這一會診模式的特點是:首診醫生將需要多科會診的病人提交會診中心,避免了患者在多個科室間輾轉求醫,下一站去哪個科室直接指定,如此大大降低了疑難病患的就診難度,節省了時間和費用,同時也加深了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和對其他專科最新進展的了解,直接推動了醫療水準的整體提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