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聚焦新醫改

六部委推進醫藥分開 專家:藥品安全問題責任需界定

發佈時間: 2014-09-11 10:45:5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9月9日,商務部網站公佈了商務部、發改委等6部門《關於落實2014年度醫改重點任務提升藥品流通服務水準和效率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專家提醒,醫藥分開後,藥品安全問題責任需界定。

  採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 鼓勵零售藥店發展和連鎖經營

  通知指出,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可探索由規模較大、品質控制嚴格、執業藥師藥事服務制度完備、誠信記錄好的零售藥店,承擔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改革,並切實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工作,推進臨床合理用藥。

  通知提出,要逐步形成醫師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並確保醫療機構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原衛生部第53號令)開具和調劑處方,保障患者的處方知情權和購藥選擇權。

  此外,通知要求有關部門要結合深化醫改和醫藥分開試點工作,提高零售藥店在藥品終端市場上的銷售比重,清理妨礙零售連鎖藥店發展的政策性障礙,縮短行政審批所需時間;發展改革部門要依法查處藥品生産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在藥品銷售中存在的的各種價格壟斷行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符合資質條件的零售藥店及時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逐步擴大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覆蓋範圍。

  “以藥補醫”扭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民眾對“醫藥分開”寄予厚望

  “以藥補醫”是上世紀50年代,國家為彌補醫療衛生事業經費不足制定的政策。即允許醫院銷售藥品時,在進價基礎上加價15%。隨著時代發展,弊端逐漸顯現。

  一位在網際網路公司上班的職員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自己感冒發燒這種病都不敢去醫院,怕一不小心就搭進去好幾百,小病小痛都是“自診”,然後去藥方買藥完事。

  最近幾十年來,因為“以藥補醫”機制,形成了扭曲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機制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內在驅動,導致公立醫院公益性弱化,造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醫生開大處方、患者“看病貴”問題暴露出“以藥養醫”問題,導致醫患失信,甚至糾紛頻發。目前,許多民眾對“醫藥分開”寄予厚望。

  今年7月份開始,北京就開始在一些試點醫院實行“醫藥分開”。北京友誼醫院實行“醫藥分開”的第一週,藥費總計為患者讓利164.82萬元。根據北京醫管局的問卷調查結果,88.4%的患者認為專家門診的交流和解釋時間比以前增加了,認為解釋不充分的僅為9.2%。比如,一位患者反映,實行改革後,看專家號的時間明顯增加,專家的服務更好了,專家解釋到位,感覺很滿意;對醫生服務的總體滿意率為90.2%,其中十分滿意為35.8%,不滿意僅為2.6%;44.4%的患者明顯感覺到藥品支出下降了。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