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 醫患關係

醫患和諧:打擊“醫鬧”是硬道理

發佈時間: 2014-08-27 09:25:50   |  來源: 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滯留醫院強佔病房、侮辱毆打醫務人員……連日來各地頻發的暴力傷醫事件令人揪心。22日,北京市召開專項治理部署會,集中打擊涉醫暴力行為。

  醫患本應是並肩抗擊病魔的戰友,然而現在,醫患間的互不信任攀至高點,甚至發展到“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對方”。在一些患者看來,醫生讓做檢查是為創收,開藥方是為拿回扣。一旦治療效果不理想,第一反應往往是“拿了錢幹不好事”,將責任全歸於醫生醫院。由此還衍生出了職業“醫鬧”,在醫院門口燒紙錢擺靈堂、圍堵醫院砍殺醫生。層出不窮的涉醫亂象,危害不容小覷。

  縱觀“醫鬧”發酵路徑:起初是情緒的無助,接著是訴求的無理,最後升級為暴力相向——始終由非理性因子主導,其間更夾雜著利益的糾葛。就這樣,維權動機演變成對醫學的欺淩,對患者自己的貶抑,和對生命的蔑視。這種行為不僅造成醫患“雙輸”的局面,更嚴重影響正常的醫療秩序,延誤其他生命的救治,衝擊著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田聞之)

  醫患紛爭沒有贏家,打擊“醫鬧”是硬道理。當然,目前醫療醫藥體系確實還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醫護隊伍中也混雜著少數“害群之馬”,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個案而抹黑整個醫護人員群體。同時,醫學本身存在相當的局限與未知,沒有醫生能夠包治百病,我們必須要理性對待救治的失敗。在輿論引導方面,媒體有不可推卸之責。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著名醫生特魯多墓誌銘上的名言被許多醫生奉為信條。觀照當下中國社會,這何嘗不也是一種啟示?醫生秉持救死扶傷的情懷,真心去幫助關心患者,患者亦由此科學看待疾病,理解支援醫生。當雙方重拾信任,醫患衝突還怕找不到破解的鑰匙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