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人民日報談靠什麼養老:養老金漲幅追不上物價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1-17   來源: 人民日報

    退休工資不夠用,理財收入不穩當,兒女也過得不容易

  我靠什麼養老?

  “未富先老”的中國,靠什麼來實現“老有所養”?養老離不開錢,政府養老金只能起到兜底的作用,“養兒防老”已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理財投資更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風險。應對老齡化,需要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提高保障水準,讓老年人的手頭更寬裕、生活更踏實。

  -黑龍江林區退休職工孫淑芳:

  養老金夠用嗎?

  ●退休後養老金不是沒有漲,但漲幅很難解決實際問題,甚至還抵不上物價的漲幅

  回到家,已經是晚上9點。59歲的孫淑芳感覺身體有些跟不上了。

  孫淑芳原先是黑龍江林區一家木材廠的職工。上世紀90年代末,林區調整産業結構,許多木材廠關閉了,孫淑芳也辦了離崗手續。那年,她還不到50歲。打那以後,她開過小賣店、賣過兒童服裝。現在,她在一家紙箱廠幫忙,已經幹了兩年多。這幾天,工廠裏活多,為了多掙些,每天都回得很晚。

  55歲時,孫淑芳領到了第一個月的養老金,面對不到1000元的數額,感到既興奮又無奈:興奮的是,多年的勞動付出得到了回報,從此每月都能有一筆固定的收入了;無奈的是,這薄薄的幾張鈔票,夠用嗎?

  孫淑芳的丈夫比她大兩歲,是一名卡車司機,長期在外面給人家開車,患上了嚴重的腰椎病。這幾年,出車的數量越來越少,有時候走路都十分困難。兒子高中畢業後,在當地讀了大專,一直沒找到穩定的工作,在家裏閒了一年多了。入冬以來,他天天在家裏玩電腦遊戲,幾乎不下樓,也很少和人説話。80多歲的母親臥病在床,每天早上,孫淑芳還要趕到母親家裏,給她做好一天的飯。

  花得多,掙得少。為了養家糊口,孫淑芳四處給人打零工。但隨著年齡增大,找個掙錢的門路,越來越難。在紙箱廠幹活,發的是計件工資:孫淑芳每天都想多幹一會兒,多掙一些錢。

  孫淑芳説,退休後,養老金也不是沒有漲,去年每月已能領到1500多元。但這個漲幅,很難解決實際問題,甚至還抵不上物價的漲幅。

  比如,以前,1斤蘋果幾毛錢,現在最便宜的也要兩三元,食用油、豬肉什麼的,漲得更厲害。去一趟超市,沒有一兩百元錢根本買不了幾樣東西。為了省錢,她每天都早早起來,在早市上買些便宜的。

  日常開支多了,但總算還能湊合。最擔心的是生病。去年,丈夫腰疼得厲害,到市中心醫院做檢查,拍一個核磁共振,就花了900多元。丈夫心疼得直説不做了。為了對症下藥,醫生建議還是做一個。這次看病,前前後後花了3000多元。雖然醫保能夠報銷一部分,也是杯水車薪。

  長期以來,孫淑芳全家一直住著平房。2011年,市裏改造棚戶區,給她家分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樓房,雖説是政策性住房,比市場價便宜,但也要花8萬多元。孫淑芳東挪西借,湊了3萬元,又從銀行貸了5萬元,總算解決了資金難題。可是,有了住房,每月又背上了近千元房貸。生活壓力更大了。

  人老了,靠什麼養老?孫淑芳一直很迷茫。養老金肯定不夠用,將來幹不動了怎麼辦?年前,社區調查家庭生活狀況,説是市裏對困難戶每月每人能給幾百元生活補貼。孫淑蘭已經遞交了申請材料。但最盼的還是養老金漲得再快些。她説:自己年輕時響應國家政策,才到林區工作的。現在,國家發展了、經濟上去了,希望給她這樣的退休職工多一些關懷。

  -浙江金華農婦鄧姑:

  養兒防老現實嗎?

  ●兒女有自己的家庭,打工掙錢也不易,靠他們養老,不如靠自己心裏踏實,這樣既夠日常開銷,還能補貼兒女

  鄧姑今年58歲,家住浙江金華一個小村。她是村裏公認幹農活的好手。一雙手伸出來,骨節粗大,皮糙肉硬。青花瓷大碗米飯,她能吃兩碗,用她自己的話説,“不吃飽哪有力氣幹活!”

  前幾年,生病在床的父母全靠她照顧,靠種莊稼把一雙兒女拉扯大。丈夫做菜好吃,村裏要擺席,就會請他掌勺,時不時也能掙點錢。

  後來,父母去世了,兒女也長大了,都去了外地打工。鄧姑閒下來,但也到了50歲上下的年紀,操勞半輩子沒什麼積蓄。“好在還有勁兒,當然要幹活。”鄧姑操勞慣了,説得理所當然。

  鄧姑要走出家門找活兒幹。她先是到鄰村人辦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廠幹活,工錢也不是固定每月給。本來幹得挺好,但是出了意外事故:鄧姑的小拇指被機器軋斷了。她沒有接上斷指,只去醫院包紮縫合,後來就少了一截小拇指。但是鄧姑為人厚道:“也沒讓人賠償,還好是沒了小拇指,幹活也不大礙事。”事故後小工廠是不再去了,但她仍然閒不住:“得給自己存點養老錢。”

  有人問她,兒子女兒挺孝順的,為啥還要那麼辛苦?鄧姑想得很清楚,自己這一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能為父母養老送終。可自己的子女在外地,靠他們養老不太可能。

  “現在兒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了,他們打工也掙不了多少錢,女兒家蓋房子還欠了一些債,自己過日子已經很不容易了,靠兒女養老不現實。”鄧姑説,“我想自己多掙點,夠自己日常開銷,還能貼補兒女。”

  後來,鄧姑進縣城找了份食品加工廠的活兒。她沒讀過多少書,還是只能幹體力活。剝花生,收酒瓶,搬貨物……幾乎力所能及的活兒她都幹了。鄧姑的收入也不錯,一個月4000元左右,廠裏給上保險,鄧姑也覺得有了些保障。

  但是,鄧姑還是有點眼紅同在工廠上班的同鄉,他們大多40歲出頭,來廠裏工作後,就把農村的養老保險轉到了企業。“工廠每月也能幫她交一些養老金。但是我早過了退休年齡,以前也沒有交過養老金,現在已經辦不了啦。”鄧姑有點遺憾。

  靠自食其力,鄧姑覺得比以前寬裕了。幹到什麼時候歇息?鄧姑説:“現在身體還挺好,一直到幹不動活為止吧。”至於再往後怎麼辦,她説,想不了這麼多,只能“順其自然”吧。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