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人民日報關注養老焦慮:城裏住不慣鄉下困難多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1-10   來源: 中國網

  江蘇老農李振華:

  離開土地心裏不踏實

  本報記者 王珂

  人老了,“根”還在農村

  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地裏的農活雖然不輕鬆,但咬咬牙也就挺過來了

  吃完早飯,李振華照例來到村東頭的小橋上,和他的老夥伴們一起曬太陽、嘮家常。

  李振華今年67歲,老伴66歲。這個江蘇北部的村子有500多戶,2000多口人,青壯年勞動力900多人,超過2/3到北京、上海、寧波、昆山等地務工,留下的大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李振華的兩個兒子也不例外:大兒子中學畢業就外出打工,先是到廣州,後來到上海,然後又到寧波,算起來在外漂了20多年。小兒子中專畢業後就到了北京,跟著鄰村的熟人一起做建材生意,也有10年多。

  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打理農田的責任自然落到了老人身上。李振華家9口人,10畝地。一年收穫兩季,一季小麥,一季玉米。打藥、澆水、除草這些平時的工作,李振華和老伴承擔下來。每年到了收穫的日子,才打電話讓兒子趕回來。“地裏的這些活雖然不輕鬆,但想想兒子們在外面不容易,來回的車票也不便宜,咬咬牙就挺過來了。”

  2013年春節後,二兒子對李振華説,在北京待了10多年,都沒有讓父母見見天安門、逛逛頤和園,一定要把老人接到北京待一段時間。拗不過,他們老兩口坐上去北京的火車。

  到了北京,二兒子什麼活都不讓幹。每天睡醒了吃飯,吃完飯看看電視、逛逛街,到了晚上,還有兒子守在身邊嘮嘮家常,日子過得很舒服。

  一個星期的“悠閒”後,李振華開始覺得有些閒得慌、悶得慌。在老家,他每天吃完飯就到鄰居家聊天,有時端著碗就到了鄰居家。在北京可不一樣,樓上樓下鄰居都不認識,對門鄰居稍微好一點,但也就是見面打個招呼。

  更關鍵的是,不知為啥,李振華晚上開始失眠。有時候會夢到院子裏養的兩頭老母豬,因為沒人喂,餓得嗷嗷叫;有時候又會夢到10畝責任田,長得滿是雜草。

  在北京待了不到一個月,李振華堅持讓二兒子給自己買了回老家的火車票。

  病多了,花錢的地方也多了

  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掙錢卻越來越有心無力,收入更沒保障了

  人老了,病多了,收入卻更沒保障了。

  年齡終究不饒人。李振華去年11月在縣人民醫院檢查之後才知道,得了腰椎間盤突出。“説是要牽引,得花不少錢。我尋思著,還是別花錢了。回家休息一段時間,沒準就好了。”

  花錢的地方多了,掙錢卻越來越有心無力。李振華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到了農忙的時候,如果哪天干得著急,晚上會腰疼得厲害,一宿睡不好。

  醫生囑咐李振華,不要再幹重活、累活。這讓他很為難:今年開春,如果不及時澆地、施肥,咋保障小麥的收成?小麥收不好,平時的花銷又從哪來?就算孩子孝順,過年過節能給點花銷,但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心裏總覺得沒底。

  除了養自己,還不得不操心撫養孫子孫女。李振華大兒子家有一兒一女,二兒子家一個男孩。三個孫輩留在老兩口身邊,增添了不少樂趣,卻也是不輕的擔子。

  平時接送孩子要“拴住”一個人,老兩口輪流值班,每天按時按點,擔心孩子走失。更讓李振華頭疼的,是孫子們的教育問題。

  大孫女今年高三,在縣城裏的高中借宿。二兒子家的大孫子在鎮裏的中學,每天騎自行車來回。小孫子在村子裏的小學讀四年級,離家還算近。

  前幾天大孫女跟李振華説,身邊的同學都有手機,她也想買一個。李振華心裏犯嘀咕:一方面怕同學們瞧不起,該給孩子買一個。再説,也方便給家裏和父母打電話。但又擔心孩子沉溺手機遊戲,耽誤了學習。小孫子平時很聽話,但就是學習成績不好。“我只能幹著急。打心眼裏想讓他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但我不識字,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幫孩子跟上老師的步子。”

  為什麼不讓孫子們到父母身邊上學?“不是咱不想,是困難太多。”李振華説,家裏其實非常想讓孫子們到城裏父母身邊讀書。可由於不是當地戶口,擇校不容易,費用也不低。

  “如果將來孩子們都能跟著他們自己的父母,俺們老兩口的經濟和生活壓力都小了,那該多好。”李振華説。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