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健康中國> 養老

人民日報關注養老焦慮:城裏住不慣鄉下困難多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1-10   來源: 中國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期熱播的電視劇《老有所依》再次將養老話題推向公眾視野。“未富先老”的中國,如何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如何讓老人安享衣食無憂、體面幸福的晚景?新年伊始,我們推出“透視養老焦慮”系列報道,著重解析幾種有代表性的老年心態,和您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山東退休教師劉文蘭:

  進城之後感覺更孤獨

  本報記者 杜海濤

  孤獨如影相隨

  燈下,老兩口默默地守著電話,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

  天氣越來越冷,室內的寒氣上來了。71歲的劉文蘭和老伴收拾行李,準備去青島大兒子家過冬。

  劉文蘭和老伴都是山東臨沂鄉下的中學老師,有兩兒一女。大學畢業後,兩個兒子先後到了青島,成家立業、站穩了腳跟。小女兒到了上海,10年前和丈夫一起出國去了加拿大。

  三個兒女事業有成,當地人十分羨慕,劉文蘭也十分自豪。可是,十幾年前,當劉文蘭和老伴陸續從教育崗位上退下來,孤獨,就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退休時,兒女已不在身邊;退休後不再工作,心裏頓時空落落。除了教書,老兩口興趣愛好不多,整天待在家裏,脾氣也變得煩躁。為了排遣心情,那年冬天,在兒子的勸説下,她和老伴兒到了青島。

  可是,在城裏,感覺更孤獨。

  兒子是一家保險公司的部門經理,兒媳在外企工作,每天起早貪黑,一天也説不上幾句話。10歲的孫子在寄宿制小學讀書,一週才回一次家。兒子、兒媳上班走了,老兩口摸摸這、摸摸那,想幫忙收拾房間,也不知道從哪下手。樓下的小區廣場,白天沒什麼人;出了小區又怕迷路。大部分時間,他們倆就在房間裏坐著。“熬”過了那個冬天,老兩口説什麼也不在兒子家住了。

  回到鄉下,老兩口決定自己做些事。那時,他倆身體都還硬朗,就在縣城邊上租了一小塊菜地,自己種菜。澆水、施肥、捉蟲,每天往返于家和菜地之間,忙得不亦樂乎,生活充實了不少。但一到晚上,孤獨還是如影相隨。

  孩子天各一方。燈下,老兩口常想起他們小時的樣子。電話是聯繫的主要方式。可是,劉文蘭拿起電話,又不由自主地放下:兒子現在回家了嗎?是在開車,還是在開會?打電話會不會影響工作?老兩口常默默地守著電話,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好在,孩子們都很孝順,經常主動打電話來,這讓他倆十分欣慰。

  這樣過了幾年,就在老兩口逐漸適應了退休的日子時,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再次改變了生活。老伴突發中風,一下子臥床不起了。打針、吃藥、按摩、理療,為了照顧方便,兒子再次將他倆接到了青島。第二年開春,老伴恢復得差不多了,夏天,老兩口又回到了鄉下,但再去菜園子種菜,已經不可能了。

  從那年開始,天冷去青島,來年轉暖回老家,成了慣例。

  壓力與日俱增

  看病有壓力,生活更有壓力。超市啥都貴,青菜、牛奶、雞蛋,常常拿在手裏掂一掂,最終又放下了

  頻頻來往于城市和農村,劉文蘭覺得很折騰。而更折騰的還不只是這些。

  前年冬天,劉文蘭在兒子家感覺腸胃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胃息肉。輾轉幾家醫院,做了手術。手術後,劉文蘭心思很重,擔心是癌症,好在老伴、兒子、兒媳都在身邊,不斷地鼓勵她。劉文蘭度過了一段困難期,逐漸康復了。

  第二年開春,劉文蘭回到老家,準備去報銷醫藥費,但因為是在異地做的手術,在當地報銷,手續十分複雜。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才把事情辦完。

  在大城市看病,劉文蘭覺得太貴,到醫院排隊、掛號,又特別麻煩。大醫院人多,社區診所又看不了大病。就是去兒子家小區門口的藥店買藥,也覺得比鄉下貴不少。

  看病有壓力,生活更有壓力。在城裏生活,油鹽醬醋,樣樣操心。到門口的超市轉轉,啥都貴,青菜、牛奶、雞蛋,劉文蘭常常拿在手裏掂一掂,最終又放下了。兒子説別怕花錢,可她心疼錢,總是花不出去。

  最大的壓力還是身體上的。老伴中風後一直行走不便,自己的身體也逐年變差。一年冬天,兒子上班時間,老伴在室內滑倒了,劉文蘭費了半天勁,怎麼也拉不起來。最後,是兒子給小區物業打了電話,物業公司派一名保安過來,才將老伴扶起。

  年紀一天天增大。劉文蘭盤算著,總去兒子家住,這不是辦法。葉落歸根,劉文蘭希望,將來能把家裏的老房子好好修修,最好能裝上暖氣,這樣冬天就不用到兒子家折騰了。但是,看看自己和老伴的身體,這個願望還能實現嗎?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