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質生産力成為海南自貿港的顯著特徵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4-03-20

作者:裴廣一 林小鈺

編輯:方喬禾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海南自貿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實踐中多作貢獻。要立足省情,把握機遇,發揮海南比較優勢,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為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開闢新賽道、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讓新質生産力成為海南自貿港的顯著特徵。

海南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意義

建設海南自貿港五年多以來,海南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自貿港建設蓬勃興起。海南加快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質生産力,為自貿港高品質發展培育強大動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有助於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塑造産業競爭新優勢。海南借助新質生産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不僅有助於解決自貿港建設面臨的新興産業缺乏核心技術和人才、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小和競爭力較弱等問題,還能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市場和動能。一方面,通過加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升要素品質、優化要素配置,推動海南省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涉及的新領域關鍵性顛覆性技術不斷突破,為海南自貿港的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和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開闢新賽道,也為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融合協調發展培育新動能。

有助於優化生産力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促進新質生産力,以高融合、高滲透、高參與的特性優化生産力佈局,可有效推動海南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助於打破傳統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暢通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加快包括資本、土地、技術等傳統要素乃至科技創新、數據、資訊等新型要素和資源的充分高效流動和配置,改變傳統要素的供給結構,從而優化生産力的結構佈局,帶動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海南區域高品質協調發展邁上新臺階。

有助於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自貿港綠色高品質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是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貿港的現實任務。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是一種高效率、低能耗的生産力形式,通過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可推動綠色服務業、綠色製造業、綠色清潔能源産業的發展,建立高效的生態産業集群,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海南自貿港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的良好發展。

有助於擴大對外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開放是海南自貿港的生命線,海南正加快探索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有助於海南擴大對外開放,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一方面,通過依託海南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以創新驅動加快調整和完善自貿港規則、制度、管理、標準等,依靠國內超大規模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服務升級來滿足多樣化的需求,釋放消費巨大潛力,吸引外商投資,發揮暢通國內大迴圈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吸引先進技術、創新型人才等全球優質要素資源聚集海南自貿港,助力海南自貿港打造國內國際雙迴圈重要樞紐和交匯點。

海南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方向和途徑

新質生産力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海南正處於高品質發展的窗口期、封關運作的關鍵期與風險防控的攻堅期,要立足實際,找準定位,全面深化改革。以科技創新為根本驅動力,引領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改造升級傳統産業、培育和引進與新質生産力相匹配的新型人才、營造良好的制度軟環境、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海南在新領域、新賽道中加快形成特色新質生産力,有力賦能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

第一,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構建綠色現代化産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海南要積極實施科技強省戰略,聚焦種業、深海、航太、綠色低碳、生物製造、低空經濟等新領域,構建綠色現代化産業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一方面,依託省內産業基礎優勢,提高石油化工産業的科技含量,做優做強現代生物醫藥産業,圍繞數字經濟,培育電子資訊、智慧裝備、智慧遊艇等先進製造業、現代生産性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産業鏈,打造數字産業集群,壯大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和數字經濟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另一方面,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自貿港“三度一色”的比較優勢,佈局建設種業、深海、航太“陸海空”三個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質生産力。

第二,因地制宜,深度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傳統産業是基本盤、老家底,升級改造傳統産業是激發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海南要因地制宜,深度發揮傳統産業優勢。一是加快取得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高傳統産業技術密集程度,釋放高端裝備引領作用,推動傳統産業的高端化發展。二是佈局産業鏈,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全鏈條改造,加快推進自貿港5G、綠色算力、國際通信海纜等數字新基建建設,降低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産業智慧化發展。三是聚焦“雙碳”目標,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以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驅動綠色産業的發展,促進旅遊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傳統産業綠色化轉型。

第三,培養新型高素質勞動者隊伍,促進教育、科技、人才深層次協同發展。人是發展新質生産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培育和引進與新質生産力相匹配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産材料的新型應用人才,擴大人才對外開放,逐步形成集聚效應,夯實海南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人才基礎,為海南自貿港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不竭的動力。另一方面,要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統籌考慮,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工作機制,將引進和培養人才的重心放在穩定數量規模、優化創新人才結構和提高人才品質上,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科技人才和創新人才評價和激勵制度,健全要素參與和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第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的制度軟環境。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海南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需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聯合、協同發力,不斷落實完善“兩個毫不動搖”體制機制,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一方面,通過建立和完善與海南發展新質生産力實際需要相適應的創新政策體系、基礎保障措施和法律法規,統籌好科技、教育等體制,發揮政府的關鍵引領和財稅支援作用,為海南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精準引進與海南主導産業和重點領域深度匹配的央企類項目等;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從實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培育壯大獨角獸企業,支援帶動中小企業創新。

第五,在高水準對外開放中發展新質生産力,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高水準對外開放是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力引擎,也是海南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抓好封關運作準備工作,開展壓力測試,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的堵點卡點。另一方面,重視國內外各類要素的整合,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用好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重大平臺,建立區域間高層次協同發展機制,強化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塑造融合互惠的開放式創新優勢。

【作者裴廣一係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管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作者林小鈺單位為海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23XJL00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