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關鍵詞回望海南教育這一年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3-12-26

作者:張琬茜

編輯:方喬禾

集團化辦學

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從家裏步行到學校,不過10分鐘距離,家住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的海南中學白沙學校學生葉紫梅,過去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在家門口“上好學”。

跟隨葉紫梅的步伐走進海南中學白沙學校,青春氣息撲面而來:校道上,學生們統一身著校服;課堂裏,晨讀聲朗朗入耳……

2022年9月,海南中學與白沙中學開展跨區域集團化辦學,成立海南中學白沙學校。一年多以來,海南中學白沙學校從培養師生良好習慣入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吸引學生從外地回流就讀,葉紫梅便是其中之一。

海南中學白沙學校的優質資源還輻射到白沙其他學校,源源不斷為民族地區教育振興注入新活力。“許多中小學的校長、老師經常過來跟崗學習、交流取經,集團化辦學正不斷引領區域教育高品質發展。”海南中學白沙學校執行校長解愛群説。

海南中學白沙學校是海南推進集團化辦學、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縮影。截至2023年12月,我省18個市縣共建成112個教育集團(縣域內100個、跨區域12個),覆蓋313所學校(112所核心學校、201所成員校),培育新增優質學位25萬個,快速改變了農村學校、薄弱學校面貌,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澄邁縣馬村學校學生開展科學小實驗

職教“立交橋”

打通職校生升學通道

對於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大一學生王嘉宇來説,2023年是圓夢的一年。

今年4月,王嘉宇在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就讀,為即將到來的畢業季做準備。站在人生又一個十字路口上,他以為自己會和許多學長學姐一樣,“從中職學校畢業後,最多再繼續讀個高職學校”。不久,省教育廳出臺的“職教本科首次對口單招中職畢業生”政策,讓王嘉宇重新燃起了“本科夢”。

“首次招生500名”“應往屆中職畢業生均能報考”……仔細瀏覽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對口單招報考要求後,王嘉宇報考該校最終被順利錄取。

“這只是一個開始,職業學校學生未來的發展道路將越來越寬闊。”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職教本科首次對口單招中職畢業生”政策,是我省構建貫通中職—高職—職教本科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的重要路徑。

當前,海南省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類型發展與品質建設,中等職業學校從原來單純的“以就業為導向”轉變為“就業與升學並重”。

同時,我省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教育體系,通過實現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同批次招生、職教本科首次對口單招中職畢業生、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項目規模等“三個突破”,促進我省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

教師“充電”

專業學習促提升

“很多學生喜歡資訊科技,卻不那麼喜歡資訊科技課,怎麼辦?”

“教師不知道怎麼上好資訊科技課,怎麼辦?”

近日,在“國培計劃2023”海南省中小學電腦骨幹教師培訓班上,三亞市實驗小學教師莫光琪接連拋出兩個問題,引發了許多教師的思考。

“在日常教學中,要學會活用教材,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臨高縣第三小學教師邱秀妍在日誌中記錄下此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今年,海南省繼續推進基礎教育人才知識更新相關培訓工作,確保教師素養不斷提升。依託2023年度國培計劃,開展農村骨幹校長培訓、農村骨幹教師培訓等;開展省級骨幹教師和省級學科帶頭人提高培訓、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等省培項目,各培訓項目參訓率達98%以上。

學科優化

大學專業“瘦身健體”

招生專業與方向從95個調整為72個,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佔比達83%,這是海南大學近年來開展專業建設“瘦身健體”的成果,也是我省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的生動體現。

日前,省教育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海南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5年,優化調整全省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四大主導産業發展的學科專業,建好70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20個省級以上高水準專業群,新增1個—2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約50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意見》要求繼續全力支援海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作物學學科,帶動提升熱帶農林等相關學科發展水準。大力支援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等園區引進國際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專業,支援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等園區引進國內一流大學在瓊開展全過程研究生培養,集聚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學科專業群。支援海南師範大學、海南醫學院等高校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和辦學特色,聚焦1—2個教育和醫療衛生類優勢學科專業,加大培育支援力度,力爭達到國內一流水準。支援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本科高校圍繞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聚焦優勢領域、特色領域,建設若干高水準應用型學科專業。

特殊教育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今年9月10日,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何琳丹迎來自己從教以來的第12個教師節。

與一群特殊學校學生朝夕相處,何琳丹需要比普通學校教師付出更多精力和心血。學生學習語文詞彙時,她鼓勵他們主動舉手回答。每位學生準確回答後,她和其他學生一起熱烈鼓掌。

近年來,我省不斷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準,海南師範大學、瓊臺師範學院開辦特殊教育本科專業;特殊教育不斷向“兩端延伸”,海口、東方等特教學校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儋州、東方開辦特教幼兒園。

根據要求,到2025年,海南省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將進一步提升,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要達到98.5%以上;特殊教育體系加快向學前和高中階段、高等教育階段兩端延伸,各級特殊教育辦學規模顯著擴大,每個市縣(區)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特殊教育幼兒園或特殊教育學校附設學前部,有條件的市縣(區)建有1個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特教部(班),人口較多的市縣(區)要建第2所特殊教育學校。

國際教育

共用平臺好資源

沒有大門、沒有圍墻,從體育場高處放眼望去,遠處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與岸邊一棟棟現代化教學樓交相輝映。今年9月,初入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中國傳媒大學考文垂學院大一新生林芷雨就被眼前優美的校園環境深深吸引。

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舉辦首屆田徑運動會。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試驗區積極搭建共用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用,進一步凝聚人才培養新動能、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態。在體育共用教研室,北京體育大學派駐3名專業體育課教師,為試驗區入駐高校提供球類、田徑類等課程。李娜、曲春雨、鐘天使、鮑珊菊等4位奧運冠軍及國家隊運動員受邀到試驗區與學生交流。今年,試驗區舉辦跨校運動友誼賽,促進校際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技精神。

試驗區在創新創業共用教研室,依託北京郵電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和經驗成果,融合各入駐高校優質學科資源和創新創業資源,組建多學科融合專家團隊,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據悉,試驗區目前已簽約22所高校,其中中方高校10所,包括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外方高校12所,包括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考文垂大學、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英國密德薩斯大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等,已初步形成“高原”集聚。到2035年,預計園區辦學規模將達到3萬人。

數字化教育

教育發展乘“雲”而上

頭戴VR眼鏡,手持感應手柄,一場武術“雲切磋”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上演。2018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正式引進相子道武術(短兵)對抗項目,作為學校特色教育項目。該校將相子道武術與VR相結合,通過護具觸碰點擊記錄,精準分析隊員們擊打的精度、速度、力度,從而實現實地訓練和線上遠端競技。“玩法”更新穎,訓練更有趣,插上數字化“翅膀”的課程,激發了不少學生的習武興趣。

一根網線、一塊螢幕連接起更豐富多彩的藝術課、科學課。隨著鄉村小規模學校同步課堂、專遞課堂的相繼開設,我省許多村裏娃也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一根網線、一塊螢幕,增強了城鄉學校之間的師生互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了不同學校老師之間的交流。”文昌市文城鎮逸夫小學音樂教師梁姝説。

眼下,以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為代表的資訊技術被廣泛應用,資訊技術賦能教育已成趨勢,數字化教育成為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海南省在全省公辦中小學校中組織實施教育資訊化應用示範校培育工作,3年遴選培育111所示範校,不斷探索數字教育的海南路徑。同時,將數字賦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作為促進教育公平,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讓教育發展乘“雲”而上。

青年夜校

點亮年輕人“夜生活”

近期,“青年夜校”在社交媒體上頻頻“出圈”。每週六晚,儋州市民符瓊瑋都準時來到儋州市創業人才工作站夏日廣場站點,和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青年一起上課。這是“點夜學之燈,創美好未來”儋州市青年夜校教學活動現場。連續參加兩期青年夜校的活動後,符瓊瑋越上越有“癮”。

“一次,夜校老師將王陽明心學與家庭教育、家風等相結合,鼓勵和引導我們從容面對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理想,讓我受益匪淺!”符瓊瑋説,青年夜校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能夠引導他們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增強工作本領。在這裡,他們還可以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為進一步拓寬服務青年的平臺陣地,儋州市創辦青年夜校,全面提升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著力解決青年在知識上、經驗上、技能上、交流上的不足,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青年人才支撐。

目前,類似儋州青年夜校這樣的培訓機構課程,也逐漸在海南省部分市縣逐漸鋪開。年輕人熱衷上夜校,值得鼓勵點讚。他們積極利用“邊角”時間,主動加油充電,培育發展個人興趣愛好,興致盎然地奔赴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老有所學

繪就最美“夕陽紅”

誦讀、聲樂、民族舞、葫蘆絲、國畫、非洲鼓、電子鋼琴……從週一至週五,海南開放大學秋季老年公益課堂的課程內容滿滿噹噹、豐富有趣。

今年9月,在好友的“慫恿”下,68歲的杜順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踏進海南開放大學秋季老年公益課堂。“沒想到課程內容這麼豐富。我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心情好了,身體也變好了!”杜順如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在老年公益課堂,他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交到了新朋友,“如果條件允許,相信很多人都希望一直上學不‘畢業’”。

“充實腦瓜子、打開話匣子、鍛造金嗓子、跳出舞步子、融入大圈子、生活有樂子”,已成為老年公益課堂學員精神生活多姿多彩的生動寫照。

在三亞市老年大學老年幸福心理學課堂上,學員一人一鼓圍坐著,開展時下流行的“鼓圈”(一群人圍成一圈演奏鼓等樂器)活動,開啟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療愈課;依託“一中心兩館”,海口市龍華區海墾街道金山社區面向老中少群體,開設舞蹈、繪畫、模特、樂器、攝影等多個興趣班;在海南省圖書館,老師耐心為老年人講解智慧手機生活化應用知識,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海南開放大學秋季老年公益課堂學員吹奏葫蘆絲。本文配圖除署名外由受訪者提供

海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省總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147.66萬人,佔比14.65%。預計到2025年,全省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將達到161.34萬人。目前,海南省正通過推動老年大學向基層延伸、探索發展特色社區老年教育等方式,著力打通老年教育“最後一公里”。

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