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年報看海南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3-08-07

作者:曹馬志 陳彬

編輯:敬博童

日前,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公佈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足以看見海南推動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努力:

農民腰包鼓起來——上半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482元,增長7.9%,增速快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較第一季度快1.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快0.7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8位。

農業産業強起來——通過打造農業全産業鏈,提升農業品質效益,海南從種養、深加工、品牌建設、銷售以及科研、企業培育、農旅融合等環節入手,打造15個農業産業鏈,將鳳梨、地瓜納入産業鏈培育體系,做精做優重點農業産業鏈。上半年實現一産增加值802億元,同比增長3.8%;

農村美起來——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海南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圍繞環島旅遊公路和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公路,紮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新建美麗鄉村40個,推薦三亞博後村、海口施茶村、瓊海沙美村等8個村申報2023年全國美麗宜居村莊,三亞市天涯區、五指山市獲評全國村莊清潔先進縣。

今年以來,海南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品質推進保障重要農産品供給、打造農業全産業鏈、建設和美鄉村等重點工作,保持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勢頭。

立足當下,海南持續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等方面聚焦用力。截至6月底,已落實高標準農田新建項目5萬畝、改造提升項目15.3萬畝,13個市縣開工建設;撂荒地復耕面積2.3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71%。

落實“穩面積、提單産、奪豐收”工作部署,海南省將水稻、大豆、油料生産任務分配到鄉鎮、細化到田塊,不斷挖掘品種、技術、規模、減災等穩産增産潛力。據統計,糧食已播種254萬畝,油料已種植31.3萬畝,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62.4%和70.3%,其中大豆種植2.6萬畝,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能繁母豬存欄38萬頭,處於産能調控合理區域,在全國生豬産能調控工作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

著眼未來,海南堅持科技改革雙輪驅動,提升農業發展動能,激活澎湃活力。

為加快推進種業創新,海南起草《南繁CRO培育認定辦法》《海南省支援種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等,成功舉辦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籌建中種集團MAP技術服務中心,累計引進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種集團、德國科沃施等院企近200家。推進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建設,累計保存野生稻種質資源1.3萬份。

同時支援崖州灣實驗室、生物育種專區、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轉机基地、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啟動8個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實施“一所對一縣”科技支撐行動,成立熱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聯盟。

為推動漁業轉型升級,海南省與農業農村部簽訂了全國首個共建漁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戰略合作協議,並出臺促進漁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意見和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推動漁業高品質發展。上半年,全省水産品産量79.8萬噸,同比增長5.9%。其中,水産種苗産量652.9億尾,同比增長14%。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還將加快出臺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方案,實施經營凈收入鞏固、工資性收入躍升、轉移凈收入合理提升和財産凈收入補短板等四大行動,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圍繞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等方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