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歷史文化專家考察瓊中東坡嶺摩崖石刻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召開“東坡嶺摩崖石刻座談會”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3-07-07

作者:李笑天

編輯:

中國網海南7月7日訊(李笑天) 7月6日,海南省蘇學研究會邀約省歷史文化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前往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專題考察位於灣嶺鎮新坡村的東坡嶺,認真研判東坡嶺摩崖石刻遺跡與相關史實,並參加縣委召開的“東坡嶺摩崖石刻座談會”。

6月27日至28日,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在會上提出要求,“挖掘、保護和利用好東坡文化,形成特色文化優勢”。海南省蘇學研究會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貫徹落實,在深入挖掘海南東坡文化資源、推動形成特色文化優勢方面,提出新的目標任務。

近年來,蘇學研究專家通過文獻考證與田野調查,確認蘇東坡到過昌化江畔,為今日昌江黎族自治縣挖掘、利用東坡峻靈王文化提供了學術支撐,使全省東坡行經之地由史料記載的澄邁、瓊山、臨高、儋州,新增昌江,共五市縣。瓊中于1948設縣,這一區域歷史上曾分屬安定、瓊山等地,縣域北部黎母山鎮部分山嶺,亦曾隸屬於古昌化(儋耳)。據文獻記載,蘇東坡足跡沒有踏過今日瓊中一帶。然而,位於黎母山脈東南方的瓊中縣灣嶺鎮金包村,東北2公里處,眾多山嶺之中,有一座東坡嶺,原名梅嶺,最高處有一組高約三四米,寬五米左右的花崗岩巨石,背陰一面刻有許多文字,儘管多數已因年代久遠、風化侵蝕,但從尚可辨讀的文字中,可以確定即為光緒《瓊州府志》中記載的蘇東坡《題黎婺山》詩。其詩右側另有一詩,並可見有“萬曆二十有七年鄧將軍……”等字樣,史料記載為“平黎子曾忠”和蘇東坡詩作。

相傳《題黎婺山》詩為蘇東坡作,但《蘇軾全集》、《全宋詩》、《海外集》等權威文獻中沒有收錄。石刻“萬曆二十有七年”,是1599年,由此可認定,明神宗年間已有石刻認定此詩為蘇東坡作。

為進一步研究、挖掘東坡文化歷史遺存,海南省蘇學研究會邀請組織歷史文化專家學者,在大量研讀相關歷史文獻的基礎上,專程赴瓊中縣灣嶺鎮作田野調查。當日天氣炎熱,山路崎嶇,兩裏多長的登嶺小路,有多處積存雨水,泥濘不堪。小路兩側雜樹枝椏橫生側立,嶺上石塊苔蘚濕滑。專家們熱汗淋漓,鞋子褲腳,儘是泥水,在當地鎮政府和村民引導協助下,登上東坡嶺,瞻仰察看已有420多年曆史的摩崖石刻。

副縣長崔大偉(左二)、縣旅文局副局長陳穎春(右三)

等與考察組成員在嶺上縣文物保護單位

“東坡詩摩崖石刻”碑前合影留念

右後側即刻有《題黎婺山》詩的山石。

在濕滑陡峭、難以立足的山石上,詳細辨識石刻文字。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社科聯社會組織歷史文化學部黨總支書記李公羽,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長青,海南文化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文藝學碩士生導師焦勇勤,海南省地方歷史與文化研究所負責人陳勇,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彭桐,海南省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瓊中縣教師培訓管理中心中學正高級教師王世焱等專家學者,以及海南大學部分在讀研究生,參加實地考察。

光緒《瓊州府志》中“黎婺山”條記載:“中間有東坡手書詩一首”“今此壁已裂為二”。

當日下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召開“東坡嶺摩崖石刻座談會”。縣委常委、副縣長吳攀龍出席並主持會議。縣旅文局、縣文聯、縣黨史縣誌研究室、灣嶺鎮政府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

瓊中縣“東坡嶺摩崖石刻座談會”現場

李公羽向與會人員介紹了首屆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遊大會盛況,簡要闡述了深入挖掘和利用東坡文化的意義,並就《題黎婺山》詩的史料文獻情況作了説明。同時,他對下一步如何保護和利用好這一珍貴的摩崖石刻,努力推進瓊中形成自身獨特優勢的歷史文化品牌,改變瓊中歷來僅靠自然資源推介文化旅遊發展的局面,並就近期做法與中長期規劃,談了有關設想。

李長青教授從旅遊文化的內涵與外延角度,對瓊中開展深度研學旅遊,使遊客廣聞博識、增長閱歷,提出很好的建議,並從海南民族史學角度,對正確理解和認識明代中央政府大規模“平黎”的戰事史實進行闡述,提出重要意見。

焦勇勤教授就挖掘和利用東坡文化的廣義、狹義作簡要辨析,認為要高度重視東坡文化的後世接受史,在全省同城化、全省一盤棋的大背景下,東坡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不能局限于東坡先生足跡所到之處,也不能局限于東坡先生詩詞書畫。他指出,瓊中灣嶺鎮嶺門村,當地人習慣稱為“嶺門老市”。從明清至民國,此地不僅是黎漢居民通商要道,形成重要墟市,同時也是黎漢文化交匯融合之地。在戰略上,這裡是進入五指山腹地的險要關隘,兵家必爭。今天仍有必要研究這段歷史,開發和利用“嶺門老市”的品牌。東坡先生與幼子蘇過居儋期間,對黎漢民族矛盾極力勸和,首倡“自治”;東坡先生曾寫有“奇峰望黎母,何異嵩與邙,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的詩句。在他心目之中,海南州的黎母山,與內地中原的嵩山、邙山沒有什麼區別。

彭桐、陳勇等也分別從歷史、文化、産業、文旅融合等層面發表看法。

吳攀龍對蘇學研究專家不懼酷暑、不怕勞累,專程深入山區實地勘察摩崖石刻,助力瓊中歷史文化研究與發展,表示真誠的謝意。他説:自從分管文化旅遊,即開始認真思考瓊中地區從哪破題,推進旅遊資源、産品和業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吳攀龍指出:今天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對打開瓊中地區旅遊文化新局面是十分寶貴的,這是一次具有破題意義和價值的會議。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以瓊中地區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我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作為我們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瓊中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他要求:縣各相關部門,要認真梳理、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積極配合,充分準備,對下一步深入挖掘、大力保護、廣泛利用東坡文化,從制度設計、路徑安排、項目規劃、資源利用和産業開發等方面,努力形成瓊中自身的特色文化優勢。

縣委常委、副縣長吳攀龍主持會議

並就挖掘、保護和利用好東坡文化提出具體要求

專家考察組同日還現場探訪了位於黎母山鎮大保村山深林密之處的“水會所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