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示:高校招生錄取期間謹防受騙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3-06-29

作者:

編輯:敬博童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結合近年來個別地方出現的一些虛假詐騙情況,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諮詢有關資訊,勿存僥倖心理、勿信不實資訊,謹防上當受騙。

據悉,近年來,一些社會機構和個人通過網路平臺發佈有關涉考涉招資訊,存在政策解讀不準確、資訊提供不真實等問題,有的甚至通過假冒、倣冒高校和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公眾賬號編造散佈虛假資訊,迷惑考生和家長,實施詐騙,嚴重擾亂考試招生秩序。

為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實施2023高考護航行動,開展“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專項行動,已協調有關網際網路平臺對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進行了權威標識,便於廣大考生和家長識別,獲取正規的招生政策和服務資訊。此外,每年具有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都會在教育部官方網站發佈。考生和家長可通過教育部官方網站“文獻”欄目下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查詢”進行查詢核實。

近年來,每當高考成績發佈後,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和個人“網紅”就通過“不浪費1分不浪費未來”“讓每1分都發揮價值”等説法吸引流量,製造販賣志願填報焦慮。然後,包裝打造“專家”“名師”、虛假編造“內部資訊”“內部數據”、宣稱“大數據志願輔導”“一對一諮詢”等,誘導考生及家長購買高價、天價志願填報諮詢服務。

教育部提醒,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每年高考填報志願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佈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近年來各高校錄取情況和志願填報參考材料,高校也會介紹學校招生章程、招生辦法和往年錄取參考資訊,並不存在所謂的“內部資訊”“內部數據”。

此外,高校招生錄取期間,一些不法分子聲稱“認識某某領導”“認識某某招辦”,甚至通過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諮詢電話、假冒高校招生工作人員等,謊稱可以“走後門”“搞特殊”,通過“內部指標”“機動計劃”“計劃外補招”“降分補錄”等説法實施詐騙。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長,高校招生是嚴格按照招生政策規定和學校招生章程等實行電腦遠端網上錄取,有嚴格的工作流程和監督機制。高校招生計劃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統一向社會公佈,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計劃,會通過公開徵集志願錄取,不存在所謂內部降低分數“補錄”“補招”的情況。正規的招生錄取不會産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一律不能相信。

教育部還提醒,要提高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號、考生號等個人資訊和志願填報系統密碼等登錄資訊,不要洩露給他人,防止志願被他人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