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實現農村基礎教育的高品質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然而,受體制、歷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基礎教育仍然存在較多的發展困境。如何正確認識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價值內蘊?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面臨哪些困境?如何高效整合資源助力鄉村基礎教育振興?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應對。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礎教育的價值內蘊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加大了農村教育資源投入力度,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圍繞著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啟了鄉村兒童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新發展階段,農村基礎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鄉村振興戰略對基礎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蘊含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農村基礎教育是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下,農村社會結構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在觀念層面上表現為外來文化的衝擊與內在文化的質變,先進開放的觀念傳入農村的同時,以快餐式、市場化、娛樂至上等為代表的消極文化打破了封閉的農村文化環境,攀比之風、浪費之風等不良風氣在農村愈演愈烈,破壞了農村原有的淳樸習俗,阻礙了鄉村振興的實現。鄉村基礎教育作為鄉村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可以吸取外來文化的精華,與時俱進、內外結合,構建兼具現代性與鄉土性的農村教育氛圍。通過引導、教化、規制等手段,幫助廣大農村青年自覺革除陋習,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增強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振奮精神、激發動力,為鄉村振興工作保駕護航、立根鑄魂,為農村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精神支撐。
農村基礎教育是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原動力,要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援計劃,積極推動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準,挖掘農村內部人力資源,發揮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因此必須緊緊依靠全體農民,從廣大農民對共同富裕的熱切期盼中汲取力量,充分發揮農民的內生動力。作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農村基礎教育的對像是廣大農村青少年,他們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和建設者,通過價值引導、知識更新等途徑,將鄉村振興與個人發展緊密結合,激發他們建設家鄉的熱情,為其投入鄉村振興事業打下情感基礎。
發展農村基礎教育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力量源泉。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其基本內涵囊括了經濟、文化、生態、民生、治理等多個層面,本質在於農村農業的現代化,農村農業的現代化需要靠人的現代化才能實現,然而如果沒有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人的現代化。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邏輯起點。農村基礎教育通過培育新時期鄉土人才、傳承農村優秀文化,從而推動鄉土社會的整體性變革。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現實困境
農村基礎教育資源不足。與城市相比,現有的教育資源難以滿足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需求。究其原因,來自兩個方面:第一,當前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分佈較為分散,沒有得到整合利用。分散的教育資源帶來的一個重要局限就是教育經費不能得到集約化使用,需求單位多、需求量大的現實狀況使得本來就有限的教育投入變得更為緊缺。第二,農村教學資源獲取渠道狹窄,現有資源利用有限。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例,根據教育部《2020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公佈的數據,全國小學生每人平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1809元,城市小學每人平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1967元,農村小學每人平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1652元,僅為城市小學的80.4%,而初中生每人平均教學儀器農村更是僅為城市的77%。由此可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水準城鄉差距依然較大。資訊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我國農村小學與初中建立校園網的學校比例為67.3%和74.1%,比同一時期城市小學與初中低17.2個百分點和12.6個百分點。此外,在一些邊遠山區,由於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情況較差,獲取外來教育資源的成本較高,影響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
農村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滯後。優質的師資是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數量不足、教學水準有限等現實困境。第一,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年齡結構失衡。相比于城市,農村地區地理位置偏僻、福利待遇較低、職業晉陞渠道狹窄,許多畢業的大學生不願意前往農村任教,農村師資以中老年教師為主,缺乏青年教師。第二,農村專任教師流失現象嚴重。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存在著“引不來、留不住、升不了”的尷尬局面。如今,專任教師流失已經成為阻礙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三,農村基礎教育師資素質參差不齊,教學品質相對較低。許多農村教師學歷並不高,再加上農村地區中老年教師比例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時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落後,重視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授課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農村生源流失嚴重。根據教育部《2020中國教育概況——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情況》公佈的數據,僅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便達到了1429.7萬人,較上一年增加2.8萬人,佔在校生人數的9.1%,且呈現出人數逐年增長的趨勢。再加上當下農村地區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農村生源嚴重縮減,農村基礎教育呈現出有供而無求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於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在應然層面上,農村基礎教育常常被賦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從現實來看,廣大的農村家庭則寄希望通過教育從而實現孩子的“離土離鄉”,城鄉二元體制下的“非城即鄉”已經成為農村家庭及其子女在教育上必須面臨的一道選擇題。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突出。伴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隊伍”。以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省為例,2022年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在校生達到了143.75萬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9.71%,其中,小學生94.26萬人,初中生49.49萬人。留守兒童因其數量龐大和教育問題突出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有研究發現,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危機:一是輟學概率較高。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加上農村教師對於留守兒童學習重視程度低,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動力不足、教育認知錯位,逐漸産生了厭學心理,最終走上了輟學的不歸之路。二是心理問題較為突出。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是由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親屬代為照顧,這種隔代教育不能代替來自父母的關愛,在其産生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進行正確的情緒疏導,導致留守兒童常常出現負面甚至是逆反心理。三是道德培養缺失。農村基礎教育以升學為導向,關注成績而忽視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同時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使得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責任意識、法律觀念、感恩意識等較為缺乏。四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極為匱乏,許多農村教師將學生的安全問題僅僅看作是其監護人的責任,加上農村留守兒童本身的自我防範與保護意識不強,因此,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一些不良事件屢見不鮮,這對農村基礎教育敲響了警鐘。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可行性路徑
資源整合,改善農村基礎教育環境。首先,要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佈局,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區位因素、文化環境、人口狀況等,對鄰近的農村學校進行撤銷與合併,對於教學資源中校舍、桌椅、書本、教具、多媒體等可重復利用的教學資源,要堅持節流整合的策略,定期進行維護和修理,提高教學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其次,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完善經費使用機制。在經費來源方面,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投資的力度,合理分配基礎教育經費,提高學校的經費使用自主權,完善對學校經費使用的監督機制,以實現教育經費的高效利用。同時,要進一步拓寬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提高慈善機構與社會組織對農村基礎教育的關注度,可以通過現金捐贈、物資供給、對口援助、慈善義賣等多元方式獲取資源。再其次,要重點關注農村學校的教育資訊化水準,改善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環境,加大對農村學校電腦、網際網路、校園網、電子白板、網上圖書館等數字化設施的投入力度,聯合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等單位為農村孩子開發豐富的網上課程資源,消除農村學生的數字鴻溝,從而實現受教育者隨時隨地自主學習。
優化農村師資結構,推動農村師資高品質發展。第一,要調動師範高校教育資源,使農村學校成為“引得來”教師的地方。鼓勵青年教師紮根農村基礎教育,明確其在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地位,形成尊師、愛師、崇師的良好社會氛圍。第二,要提高農村教師的基本工資和待遇水準,使農村學校成為“留得住”教師的地方。增強對農村教師的政策傾斜力度,完善他們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養老等方面的保障體系,確保他們在衣食住行方面沒有後顧之憂。對於偏遠地區的農村教師,要加大補貼力度,合理安排教學任務,避免一師多崗現象的出現。第三,要優化職稱評價體系,使農村學校成為教師們“升得上”的地方。基於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在保證公平性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論”“唯分數論”“唯升學率”等固化標準。此外,還要加大農村師資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學品質。通過開展在崗培訓、教學技能大賽、城鄉教師交流等多種途徑,提升農村教師的理論水準與教學技能,從而打造高品質的農村師資隊伍。
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留住本土生源。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現經濟發展與教育發展的協同共進。一方面,要完善農村産業發展格局。産業興旺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對於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水準、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通過農村産業發展,才能夠留住和吸引更多的農村生源“學在農村,建設農村”。另一方面,要積極傳播鄉土文化,加強農村生源的文化自信。農村教育植根于鄉村,因此要進一步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創新鄉土教育課程,使農村教育回歸“鄉土本質”,增強農村生源的鄉土情懷。
打造家校社協同關愛機制,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應該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作用,實現家校社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發力。首先,要強化家庭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至關重要,婦聯、團委等有關部門應該主動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引導家長積極履行教育職責,搭建平臺,依託現代化的資訊技術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同其父母的溝通聯繫。其次,學校要積極承擔起教育責任,適當擴大寄宿制,通過集體生活減少留守兒童的孤寂感,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配闔家庭、社區做好留守兒童的安全保障工作。再其次,要整合社會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健康良好的成長氛圍。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