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海南"不是夢!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觀察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3-06-28

作者:

編輯:敬博童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潟湖湖畔,比鄰清水灣、南灣猴島的黎安半島上,一座大學群園區嶄新亮相,中國傳媒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國內高校聯合境外高校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正在或即將在此辦學。學生不出國門便可接受國際教育,“留學海南”為國內學子提供了一項新選擇。

圖為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園區景色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 攝

中國傳媒大學考文垂學院智慧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一學生尹浩天告訴記者,選擇在海南陵水讀本科,是因為這裡與出國留學有很大的相似度:同樣的師資、教材,同樣的課程、學分,畢業後還能拿到中外兩所大學的學位證。

多所國內外高校在海南島匯集,得益於國家賦予海南自貿港的教育開放政策。2019年6月,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支援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援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並於2020年6月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

隨即,在三亞崖州灣科教城,海南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12所國內知名高校落地,聚焦“南繁”“深海”重大戰略需求,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工作,預計今年秋季招收3000名研究生。

在陵水黎安半島,海南劃出12.72平方公里海岸整片開發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旨在打造成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集中展示窗口。試驗區2020年9月動工,2022年秋季學期一期建成並正式招生辦學,首批296名學生在這裡開啟了“留學海南”之旅。

圖為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共用運動場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 攝

在洋浦、文昌、三亞,海南正穩步推進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海南莫斯科動力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海南)等境外高水準大學獨立辦學項目落地實施。其中,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今年9月將首批招收140名本科生。

“這幾年,隨著相關政策相繼出臺,財政投入持續增加,園區校舍建成使用,招生計劃接連發佈,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蓄勢待發,期待著學子們的到來。”海南省教育廳改革與發展規劃處處長路劍威説。

記者在陵水黎安半島看到,這是一座開放式的“大校園”,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宿舍樓錯落有致;運動場上,藍色的塑膠跑道、藍白相間的看臺座椅,與波光粼粼的新村潟湖交相輝映;試驗區不遠處,潔白的沙灘面朝南海,是師生們休憩時的最愛。

圖為緊鄰新村潟湖的試驗區共用圖書館

新華社記者袁睿 攝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目前已累計簽約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22所。“2022年至今,教育部已批准設立中國傳媒大學考文垂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海南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瑪麗女王海南學院、北京體育大學阿爾伯塔國際休閒體育與旅遊學院等6個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落地試驗區,且順利開展各項教育教學任務。”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副局長袁松陽説。

目前,園區硬體設施可滿足1萬多名師生學習、生活和工作需求。今年秋季學期將招收2000名學生,2025年園區學生規模將達到1萬人。

這是一個共用的、創新的園區。園區採取“大共用+小學院”的辦學模式,物理空間上,圖書館、教學樓、體育場等公共設施全體學生共用使用,各高校又根據自身學校文化和學科需要,配建專享小學院。

圖為試驗區共用實驗樓

新華社記者袁睿 攝

物理空間的共用推動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同時促進了國際教育制度的整合創新。未來,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管理共商有望為學生們提供嶄新的國際教育體驗。

“多所大學聚集於此,共用教學樓、共用資源,甚至共用教師,這個園區為中國國際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聘請的外籍教育顧問柯益傑説。

負責籌建北京體育大學阿爾伯塔國際休閒體育與旅遊學院的李濱,目睹了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從綠草地上拔地而起的全過程,對這裡的未來充滿信心。

圖為緊鄰新村潟湖的試驗區共用運動場

新華社記者袁睿 攝

“海南的氣候和資源拓展了北體的辦學空間,學校將在海南開設沖浪、帆船帆板、攀岩、自行車等戶外運動課程。”李濱説,中外高校間的融合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有助於産生新的“化學變化”,使這裡成為一座多元交融、活力四射的國際教育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