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以多種形式連續介紹李公羽觀點:學習三蘇家風重在涵養家國情懷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3-06-12

作者:

編輯:吳強

6月7日至10日,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應邀赴眉山市,出席四川省組織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學習傳承三蘇家教家風。期間,《四川日報》以理論文章、學者觀點、消息綜述和“川觀新聞”全媒體視頻專題等方式,集中推介李公羽關於學習傳承三蘇家風重在涵養家國情懷的觀點。

6月5日,四川日報第10版以整版位置刊登“思想週刊”《一起學習吧!推動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裏走》,推薦了五位省內外專家的學術文章,其中李公羽從家國情懷角度,專門論述良好的家風家訓是培養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保障。文章指出: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古代先賢最早提出並充分論述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連接,使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融為一體,必要時為“大家”的利益犧牲“小家”利益,以“精忠報國”為使命與責任,這也正是程母與少年蘇軾就學習范滂的對話中展現出來的家國情懷。

6月8日,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傳承三蘇家風 涵育家國情懷”研討會在眉山市召開。李公羽應邀作主旨演講。川觀新聞當日推出專題《李公羽:學習傳承“三蘇”文化重在涵養家國情懷》。文章説:“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從家庭角度出發,對自己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和使命感,是個體對共同體的認同與責任的集中體現。優秀的家庭教育和家風家訓,是培養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的內因形成的基本要素,又是外因條件的重要保障。”李公羽認為:“三蘇”的世界,既有仰望星空的哲理思考和審美享受,又有腳踏實地的治國理政理論和從政實踐,生動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蘇氏家庭家教家風的養成與傳承,對我們激勵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啟迪和激勵警示作用。

同日,四川日報在《“傳承三蘇家風 涵育家國情懷”研討會在眉山舉行 四位學者、四份報告解讀三蘇文化》的報道中,介紹李公羽的觀點:李公羽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學習傳承“三蘇”文化重在涵育家國情懷。他説,“三蘇”的世界,既有仰望星空的哲理思考和審美享受,又有腳踏實地的治國理政理論和從政實踐,生動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蘇氏家庭家教家風的養成與傳承,對激勵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啟迪和激勵警示作用。“在今天,我們注重家風家教,古為今用、成風化人,能更好地涵養浩然正氣、滋養百姓精神、培養子孫後代。”李公羽認為,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率先垂范,以“三蘇”家風家訓為榜樣,清白做人、勤儉齊家、乾淨做事、廉潔從政,與國家休戚與共,以天下為己任。同時,他還談到,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人類文明新形態,“三蘇”文化代表和含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著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6月9日,《四川日報》第6版“特別報道”:《一天三場主題活動 從三蘇家風看家國情懷》,介紹了6月8日當天,在眉山市舉辦的研討會、主題展、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發佈會這三場主題活動。研討會報道中,介紹了四位專家的主要觀點。李公羽表示:“在今天,我們注重家風家教,古為今用、成風化人,能更好地涵養浩然正氣、滋養百姓精神、培養子孫後代。”同日,四川日報推出《專家學者話三蘇》專欄,摘要刊登了四位專家的發言內容。以《學習傳承三蘇文化 重在涵養家國情懷》為題,刊登李公羽的報告要點:“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三蘇家訓影響子孫,激勵後世,融匯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成為滋養和增強家國情懷的核心價值。蘇軾一生恪守家教、嚴執家訓、傳承家風,用從政40年的畢生經歷,踐行了自己“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誓言。蘇軾的這份情懷,正是我們今天要努力學習、借鑒的,是不斷戰勝誘惑,建設廉潔政治必須做到的。在今天,我們注重家風家教,古為今用、成風化人,能更好地涵養浩然正氣、滋養百姓精神、培養子孫後代。

6月12日“川觀新聞 ”以“C視頻”專題片介紹眉山市東坡區東坡小學十多年來秉持“像東坡一樣”的校訓,教育少年兒童從小學習蘇東坡的的生動故事。記者提出:“蘇東坡身上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最應該向他學什麼?”李公羽以視頻方式,對同學們的各種回答,作系統總結:“同學們所説的,都在家國情懷的範疇之內。”李公羽説:“三蘇”的世界,既有仰望星空的哲理思考和審美享受,又有腳踏實地的治國理政思想和從政實踐,生動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但過去我們學習、研究較多的,還是在文學藝術領域,對他們豐富而深刻的政治、哲學乃至改革理念則欠缺系統梳理,也忽略了成就這一門三父子豐功偉績的家風家教。三蘇家風的主要內容,是“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十六字家訓,三蘇父子確實就是這樣做的。其實,我們常説“言為心聲”“意識決定行為”,沒有高尚的境界,三蘇那麼多文章又怎能“自成高格”?無論“三蘇”還是當代中國人,家國情懷可以説是成才的根本之道。

李公羽強調:換言之,我們絕大部分人不可能成為三蘇那樣的文學家,思想家,但可以成為像三蘇一樣正直仁厚、勤奮刻苦、廉潔奉公的人。這就是為什麼説,最重要的是學習三蘇的家國情懷。

6月12日,“川觀新聞 ”再次發表李公羽文章,從學思踐悟的角度,論述學習傳承三蘇家族的家國情懷。李公羽指出:家庭家教家風的建設,是家國情懷的重要根基;家國情懷是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風家訓形成,是培養子孫後代增強家國情懷,成長為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才的基本要素、重要保障。三蘇的世界,既有仰望星空的哲理思考和審美享受,又有腳踏實地的治國理政理論和從政實踐,生動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

李公羽認為:長期以來,我們對三蘇豐富而深刻的政治、哲學乃至改革理念欠缺系統梳理研究,同時也忽視了成就這一門三父子豐功偉績的家教家風。縱觀三蘇家史可以發現,蘇氏家族有嚴厲的家教、嚴正的家風、嚴格的家規以及嚴明的家訓。這些都是最具民族特色、最有傳承力量,也最富教化成效的寶貴財富。“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作為三蘇家訓,不僅使“一門三父子”名滿天下,而且影響子孫,激勵後世,融匯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