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縣民協舉行一屆三次理事會暨文化視角下的鄉村振興論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5-07

作者:

編輯:許媛媛

中國網訊 隨著全球化與現代化的加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一直作為國家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三農問題”也來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如何調適古村落髮展與保護的關係?傳統文化如何助力現代化建設?公共文化如何建設並賦能鄉村振興?諸如此類的問題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5月2日,一場內容豐富、極具價值的“思想碰撞”論壇在九所鎮鏡湖村“樂東味”美食文化園舉行。

參訪瓊南歷史文化民間博物館部分人員合影

這次論壇由樂東縣文藝界聯合會和樂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樂東縣九所鎮鏡湖村委會、海南和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樂東味美食文化園及瓊南歷史文化民間博物館協辦。論壇由郭義忠和孫曉主持,參與論壇的人員除了有樂東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會員外,還有一批樂東本地和外出的文化人、學者等共70多人。

參訪鏡湖村芬芳書院

論壇舉行之前,與會人員參觀了位於中灶村的由蔡寧先生創辦的“瓊南歷史文化民間博物館”,以及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鏡湖老村、清代舉人吉大文故居和鏡湖村芬芳書院等,把遊學、共學的概念引入論壇,彰顯論壇的實踐取向。

會場一角(從左到右):袁金華、蔡葩、孫體雄、方世國、邢孔史

上午主要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樂東縣文聯主席孫體雄的致辭,以及樂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明發宣佈該協會理事會人員任命通知;二是樂東縣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周海嬌作該中心工作與成果通報,以及海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運山作《樂東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實踐和思考》報告。

隨後,海口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運山作《樂東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實踐和思考》報告。他分別從佛羅鎮的老丹村、黃流鎮的黃流老村、佛老老村和九所鎮的鏡湖村這四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古村落入手,分享樂東傳統村落的現狀與困境、以及關於保護規劃方面的思考,並提出四點建議:1、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以發展促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2、基層政府很關鍵,村賢、能人很重要;3、活化利用,適當引入市場機制;4、擱置産權,共同保護,延續村中傳統建築壽命。

陳運山作《樂東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實踐和思考》報告

樂東縣鄉村振興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周海嬌介紹了中心成立的使命與工作,並重點分享中心在本土合作社服務、創新鄉土治理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該中心在樂東縣的先行先試,進一步改善樂東縣的營商環境,提升項目落地效率,賦能鄉村振興。

在當天下午的環節中,吉家欽的分享題目為《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他從現代與傳統的關係來談“三農”問題,並提出快速現代化對農村帶來的衝擊直接造成“土地黃昏”與“文化失憶”,並引發連鎖負面反應,他以他的團隊在鏡湖村的實踐為例,從方法、內容與信念等三個方面分享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價值,並引申出他與團隊的一些思考:文化是闡釋的,也是實踐的;文化是精英的,也是大眾的;文化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

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省文聯主席、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蔡葩在論壇上即興講述了“崖州文化和當下鄉村發展的關係”,對樂東出現一批關心鄉土文化建設的鄉賢給予高度的評價,她認為,在某種意義上看,樂東本土的一些文化實踐案例類似於民國時期晏陽初平民教育運動。同時,她指出,當下鄉村發展及建設的問題,始終繞不過“我是誰,我從哪來,我到哪去?”這個龐大哲學命題的思考。

在論壇中,樂東縣文聯副主席、樂東縣作協主席方世國做了《文化資源與文學創作》的報告,他建議文學創作要從本土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在論壇的自由交流階段,樂東縣民協主席陳明發、孫曉女士、陳光良教授、畫家吳楚宴、民間收藏家袁金華、周長征、容族新等人暢所欲言,就本地的文化發展狀況與鄉村振興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貢獻一系列建設性意見。

論壇進行了一天,參會人員紛紛感嘆受益匪淺,稱這是一場傳統與現代對話的文化盛宴,會議的産出將為樂東縣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有益的決策參考。同時,這次會議也讓在樂東大地上默默耕耘的本土文化社群集體走到前臺,合力發聲,展示了他們仰望星空而又腳踏實地的文化自覺、自信與自為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