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人才是關鍵。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各類人才支援服務鄉村格局基本形成,鄉村人才初步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本需要。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近年來,海口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援、引導返鄉人才發展的優惠政策,巧念返鄉人才“經”,讓鄉村人才引得進、育得強、留得住、用得好,下活鄉村振興“棋”,挖掘返鄉人員幹事創業潛能,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回鄉就業創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引得進:能人返鄉創業帶領群眾致富
“吳書記是我們村裏的寶,這幾年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村的面貌改變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提起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岳軍,美仁坡村的村民無不誇讚。
吳岳軍是土生土長的海口人,家住美仁坡村委會定文村。2011年,吳岳軍在天津一所大專院校讀數控技術專業。畢業後,吳岳軍進入當地一家央企工作,有著不錯的收入,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很好的就業選擇。但是回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的情懷讓吳岳軍唸唸不忘。於是,吳岳軍毅然辭掉工作回了海口。自2016年歸鄉後,吳岳軍深扎基層,助脫貧、抓産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如今,在他的帶領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美仁坡村走上鄉村振興發展的“高速路”。
同樣,2014年,返鄉創業青年黃時京回到秀英永興成立公司,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在2020年獲評“南海鄉土人才”後,他將獎金用於扶持本土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立公司並留在鄉村,為家鄉的發展奉獻力量。已返鄉創業多年的他,為返鄉大學生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幫助他們申請小額貸款,指導如何進行産品行銷等。如今,已有7名本土大學生在黃時京的引導和支援下,創立自己的公司,開啟了返鄉創業之路。
能人返鄉幹事創業,是鄉村振興的一劑良藥。2020年,海口市委組織部實施“千名科技人才助力基層計劃”,重視引導本地外出人才回流,鼓勵進城務工農民、退伍軍人等本土人才返鄉擔任村幹部。鼓勵支援本地農村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在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中,對長期紮根基層人才給予一定傾斜。搭建返鄉大學生幹事創業平臺,激發返鄉大學生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積極性。
育得強:培養人才為鄉村振興聚人氣
3月8日上午,在康樂島公司生態園基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大四學生孫邦耀正認真查看靈芝生長情況,看著一株株長勢喜人的靈芝,孫邦耀露出開心的笑容,“基地裏的靈芝從栽培到生長,都是我負責管理,我從大二開始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到公司做靈芝栽培實驗,所取得的點滴成績離不開吳總的支援和幫助,今年畢業後我會繼續留在基地,爭取用所學知識反哺家鄉。”
孫邦耀所説的“吳總”,正是秀英區東山鎮東城村黨支部黨員、海口傑師傅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清傑。2010年,吳清傑回到東城村委會南山村,以健康服務産業為依託,積極探索發展生態農業,先後創辦了4家企業機構,從事健康養生與養老服務。除了優先收購家鄉生産的農産品外,吳清傑還招聘10多名村民和30多名農村大中專學生到公司工作,提高他們的收入,以産業扶貧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在不斷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幫助更多學生實現夢想,情係桑梓、反哺家鄉。
吳清傑介紹,今年他們計劃建設佔地80畝的食用菌生産基地,打造以發展靈芝等食用菌為主題的生態農莊。“通過食用菌種植,可以增加周邊農戶就業機會,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促進東城村鄉村振興。”談起正在家鄉建設的生態農業基地發展前景時,吳清傑信心滿滿。
返鄉創業人才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去年來,海口市堅持人才引進和培養“雙輪驅動”,注重把本地人才作為自貿港建設的主力軍來謀劃部署,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的人才培育體系,以黨政人才專業素養提升、技能名師和專技英才培養、教文衛骨幹隊伍培養、企業經營管理精英培養、鄉村振興實用人才培養等為抓手,統籌推進各支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全市舉辦各類培訓3217期次,共培訓人才25.61萬人次,強化本地人才建設自貿港的主體作用。
留得住:多措並舉留住人才創業發展
人才引得進,還要留得住。近年來,海口各區多措並舉,讓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在農村留得下、穩得住,為鄉村振興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安排返鄉大學生創業創新資金,調動和激發返鄉大學生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積極性,以典型示範帶動更多大學生投入到返鄉創業創新熱潮中來,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和創新動力。
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海口著力打造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搭建連接高校與企業供需的橋梁,積極組織高校和企業面對面座談,通過走訪企業,了解企業用工需求,安排專場招聘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海口市創業小額貸款擔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負責制定、實施市本級創業小額貸款擔保管理辦法和小額貸款擔保基本管理細則,對小額貸款擔保進行資格審查、項目評審和綜合評價,辦理相關貸款擔保手續,協調和指導本市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擔保中心自2009年9月成立以來,已累計審批創業擔保貸款4.6億元,扶持4900余人自主創業,帶動1.6萬餘人實現就業。
用得好:為新農村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在基層為鄉親服務,為鄉村振興添動能是我的榮幸。”2019年年底,大學畢業生王呂州辭掉工作回到家鄉創業,2020年8月,王呂州被聘任為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黨委書記助理,如今已成為村幹部的得力助手。近年來,在施茶村,越來越多像王呂州這樣的大學生回到家鄉,利用所學知識,走上了“新農民”之路,為鄉村建設帶來更多新活力。
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氣旺則鄉村旺。近年來,施茶村以火山石斛種植為主導,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土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著力打造火山石斛種植示範園區。同時,依託火山口世界地質公園、農業觀光産業園以及綠道休閒慢行系統等區域優勢,施茶村在發展農業、餐飲業、民宿産業的同時通過村民外出務工及從事運輸業等途徑,不斷拓寬村民收入渠道。
“看著村裏的發展越來越好,聽了黃隊長的一句句發言,我們回來都不想走了,都想留在村裏創業。”返鄉創業青年吳日華笑著説道。在去年一場260人參加的文塘村村民中秋節座談會上,返鄉青年的創業熱情和滿腔鄉愁,被東山鎮文塘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黃飛的一番深情願景點著了“星星之火”,大家紛紛表示要返鄉助力鄉村振興。
在黃飛看來,鄉村要振興,就要樹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邊”新理念,將鄉村打造成為“孵化”人才的基地,讓鄉村人才立足當地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目前,文塘振興産業園總投資100萬元,先後解決了27名村民短期務工就業,勞務收入逾15萬元。此外,鄉村振興工作隊還打通了酒店、食堂、社區等市場,探索建立了一套穩定的産銷機制。有了産業、技術和懂技術的農民,“造血”實現閉環,新農村建設動力越來越強勁。文塘村“逆襲”成了顏值高、人氣旺,村民生活越來越好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