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勠力同心戰貧困 步履鏗鏘奔小康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0-12-11

作者:玟珺 劉彬宇

編輯:林子慧

原標題:

臨高舉全縣之力攻堅,2016年以來實現貧困人口10583戶48775人脫貧退出、23個“十三五”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縣脫貧“摘帽”

勠力同心戰貧困 步履鏗鏘奔小康

在臨高縣波蓮鎮的種鴿養殖基地,飼養員給種鴿喂食。波蓮鎮引進海南贏莊農業有限公司建設種鴿養殖基地,目前養殖種鴿超過1萬對。方山 攝

“每月有5500元的收入,還能方便照顧家庭。奔小康,我有信心!”12月9日,在位於臨高縣和舍鎮鋪仔村的躍錦蛋雞養殖場,該村55歲的脫貧戶王賽芳忙著給蛋雞喂食。經過村委會推介,她于去年8月進入該蛋雞養殖場務工,主要負責養殖蛋雞以及清理養殖場等。蛋雞養殖産業扶貧項目是鋪仔村與海南鳴旺實業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建設的,目前已吸納王賽芳等30多名貧困勞動力務工。

鋪仔村是臨高縣23個“十三五”深度貧困村之一。在臨高縣委、縣政府的支援以及各級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該村的産業和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於2018年成功退出貧困村的行列。

臨高是海南5個國定貧困縣中納入時間最晚、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縣。多年來,臨高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緊扣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以提升品質、穩定脫貧為導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縣之力攻堅。

過去5年,臨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2016年以來,臨高共實現貧困人口10583戶48775人脫貧退出、23個“十三五”貧困村脫貧出列,貧困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生活環境全面改善。今年2月28日,該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發生率由2019年的0.0003%降至零。

臨高深海網箱養殖漁業喜獲豐收。(臨高縣委宣傳部供圖)

堅持高位推動 盡銳出戰抓落實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高強化脫貧攻堅領導責任制,堅持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嚴格落實“三級書記”抓扶貧,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全面加強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在決戰決勝的緊要關頭,要全面壓實‘市縣抓落實、鄉鎮撲下身子’,細化各項責任,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戰鬥體系,將包點縣領導、包點鎮領導、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幫扶責任人、村民小組組長等各方面力量全部編入戰鬥隊伍,層層傳導壓力,確保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凝聚縣、鎮、村脫貧攻堅戰鬥合力。”臨高縣委書記文斌表示。

盡銳出戰,全力攻堅。臨高強化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建立“縣領導包鎮、機關單位包村、幹部包戶”機制,147家單位定點幫扶167個行政村(居),4722名鎮、村、機關黨員幹部聯繫幫扶貧困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特困戶等困難人口全覆蓋。同時,設立鎮脫貧攻堅大隊11個、村中隊176個、村小組小隊756個,將各級幹部全部編入戰鬥隊伍,形成責任到位、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村裏流轉的900多畝土地,將種植毛豆,大概12月底前種完。用工高峰期時能吸納100多人務工,將增加村民收入。”12月9日,臨高縣臨城鎮頭星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王志松説。今年4月,該村與一家本地種植公司開展合作,準備大力發展毛豆産業,帶動村民就業,鞏固脫貧成效。

頭星村是臨高縣“十三五”整村推進貧困村,村民以種植瓜菜、水稻以及外出務工為主,村裏産業基礎薄弱,2019年該村黨支部因涉黑問題被列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019年2月,臨高選派該縣縣委辦總值班室主任王志松任頭星村駐村第一書記兼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在王志松的推動下,通過整頓轉化,頭星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今年深入開展“六星黨支部”創建,促進産業發展,村裏有了140畝的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和900畝的毛豆種植項目。

選一人,強一村,活一片。根據各村實際需求,臨高精準選派工作隊,為各鎮選聘67名扶貧專幹,選派496名駐村工作隊員,幫助基層落實好扶貧政策和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措施。同時,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以創建“六星黨支部”為抓手狠抓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幹部挂點聯繫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制度,並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鄉村振興工作隊)作用,選優配強村組幹部隊伍,不斷強化農村黨員幹部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在臨高縣臨城鎮文新村,脫貧戶王方妹正在喂雞。近些年來,文新村通過發展養雞、養豬、百香果種植和荷花田觀光等産業,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袁才 攝

強化兜底保障 確保群眾安居樂業

“做夢都沒想到,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我們全家再也不用擠在透風漏雨的房子了,真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和舍鎮鋪仔村脫貧戶王亦興説。

王亦興一家6口人,母親90多歲,妻子有智力障礙,3個小孩在上學,全家僅靠他一人幹活支撐。2017年,在政府的幫扶下,王亦興家的老房子進行危房改造。“電視、沙發等傢具,都是幫扶幹部掏錢買的。”他説,現在除了享受低保、扶貧産業分紅,他還當上了公益保潔員,加上自己養豬,日子越過越好。

近年來,臨高不斷織牢織密安全住房、教育、醫療、安全飲水“保障大網”,兜底線、救急難、保民生,確保群眾安居樂業。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貧困群眾危房改造9941戶,實現應修盡修、應改盡改,全面解決貧困群眾安全住房問題。

在教育方面,臨高建立從幼兒園到職業教育全覆蓋的教育扶貧資助體系,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失學。今年共發放建檔立卡、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貧困學生特惠性補助17199人次,發放資助金1927.4萬元;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高職“雨露計劃”助學金資助學生4526人次,發放教育資助資金792.05萬元;低保、特困家庭“中職教育生活補助”助學金資助學生574人次,發放資助資金100.45萬元;實現教育資助全覆蓋。

“多虧了教育幫扶,家裏的小孩們才能順利上學。”臨城鎮抱瑞村脫貧戶王利琴説,2015年,她家因學致貧,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教育幫扶政策的保障下,她家脫了貧,小孩們均正常上學,大女兒在衡陽師範學院讀本科,小兒子在臨高第三中學上初二。

在醫療方面,臨高為該縣貧困群眾代繳新農合、大病商業補充保險,築牢醫療保障“五道防線”,農村貧困群眾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40種慢性病門診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80%以上,農村特困群眾醫療費用100%報銷,確保貧困群眾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目前,該縣167個行政村(居)已全部實現標準化醫療機構覆蓋。

“以前,喝的水都是井水,不僅不方便還不安全。現在擰開水龍頭,就能用上乾淨安全的水。”和舍鎮鋪仔村脫貧戶王照才説。

從“飲水難”到“喝好水”。近年來,臨高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建立健全縣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管理單位農村飲水安全“三個責任”體系。今年,臨高投入3049萬元開工建設農村安全飲水項目21宗,並組織專業水務管理機構對該縣213個安全飲水工程和613個點位水質進行全覆蓋排查檢測,確保貧困人口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在臨高縣花卉産業旅遊觀光園,工作人員正在培育花苗。袁才 攝

發力産業扶貧 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有産業支撐,才能從源頭上拔掉“窮根”。

今年9月,臨高皇桐鎮美香村成立熱帶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按6:2:2的比例由村集體、貧困戶、龍頭企業注資,投入720多萬元發展鳳梨種植産業,計劃種植600畝的鳳梨,並由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

“種植鳳梨18個月後就有收成,目前已種植了260多畝。”美香村黨支部書記林昌平説,鳳梨市場價為每斤3元,以畝産5200斤計算,每畝鳳梨産值為1.56萬元,與種植水稻等作物相比,經濟效益更高。“全村已有49戶貧困戶入股這個項目,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分紅,還可以來合作社務工,實現雙重收益。”他説,海南天地人公司負責提供技術,並將鳳梨納入品牌銷售渠道,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同時,由農業保險公司保價,承保最低收益。

臨高縣扶貧辦副主任呂蒜女錶示,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在鞏固49個全縣規模扶貧産業基地基礎上,今年臨高積極探索“合作社+”産業扶貧新模式,在皇桐鎮等10個鎮實施18個“合作社+”産業扶貧項目,以鳳梨種植、生豬養殖和花卉種植為主,以合作社為主體,集貧困戶、村集體、龍頭企業、金融和生産基地于一體,整合財政資金、金融資金、農民自籌資金、農村土地經營權等各種生産要素,有效解決産業扶貧項目帶貧益貧聯結機制問題。

近年來,臨高堅持將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和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抓手,持續加大産業扶貧幫扶力度,不斷拓寬貧困群眾産業發展新路子。2016年以來,臨高共投入産業扶貧資金7.04億元。2020年,該縣安排産業扶貧資金2.1億元,其中1.22億元用於貧困戶自主發展,並將貧困戶産業扶持資金從去年的每人800元提高至1600元,確保貧困群眾有充足的産業發展資金用於再生産,不斷提高貧困群眾抗風險能力。

同時,臨高堅持龍頭企業帶動、優勢産業拉動、合作社牽動、貧困戶聯動的思路,探索“三位一體”“合作社+”産業扶貧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壯大海豐深水網箱養殖、天地人熱帶水果種植、興國鳳梨釋迦等規模化扶貧産業基地,“深水網箱養殖項目”成為全省帶貧人口最多的扶貧項目。

為積極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今年,該縣投入3534萬元,大力發展農旅産業項目,充分挖掘本地濱海旅遊及鄉村特色資源,開發出東英“觀海民宿”等鄉村休閒旅遊新業態,為産業發展、鄉村振興進行積極探索。

堅持志智雙扶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脫貧致富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12月9日,臨高東英鎮蘭劉村脫貧戶唐慧玲説,她家今年評上了省級脫貧光榮戶。

唐慧玲家有5口人,丈夫麥建基當建築工人,而她主要在家照看3個上學的孩子,在小孩去上學的時候,她會在村周邊的種植基地幹農活以及管理自家的農田。“只要自強不息,摒棄‘等靠要’思想,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唐慧玲堅信,生活正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其實,早些時候唐慧玲也常賦閒在家。2017年以來,蘭劉村設立了“道德紅黑榜”,以“六治”活動、“道德紅黑榜”為抓手,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村裏每兩周開展一次“六治”專項活動,以及評選一次“道德紅黑榜”。“針對上紅榜的貧困戶,我們會給予獎勵,而上黑榜的貧困戶,我們會入戶做思想工作。”蘭劉村村委會副主任劉江麗説,如今經過整治,村裏貧困戶的思想變得積極主動,今年村裏有2戶獲評縣級脫貧光榮戶、2戶獲評省級脫貧光榮戶。

扶貧先扶志。針對困難群眾內生動力不足、脫貧成效不明顯等問題,臨高制定《關於開展重點人群“六治”專項活動方案》等,將“懶散、酗酒、私彩、浪費、不孝、臟亂”等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內容,各鎮、各幫扶單位積極行動,建立道德評議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治理”雙管齊下,深化扶志工作。同時,深入挖掘脫貧典型,通過評選“脫貧之星”“脫貧致富之星”,以貧困群眾身邊的典型帶動引領,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扶貧必扶智。近年來,臨高大力推進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管理工作,完善夜校管理制度,確保教學點組織工作到位;積極回應“961017”脫貧致富熱線、“12317”信訪熱線工單,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引導教育貧困群眾改變陳規陋習。

臨高堅持把加強扶志扶智貫穿脫貧攻堅工作全過程,著力營造脫貧攻堅濃厚氛圍,還採用廣播、電視、微信、宣傳冊、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以及木偶戲、漁歌哩哩美等特色載體,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全覆蓋的扶貧宣傳格局。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唐慧玲説。

臨高打造花卉産業觀光園,已帶動200多人就業

農旅融合發展

農戶持續增收

近日,在位於臨高縣波蓮鎮“文石坡”的臨高花卉産業觀光園,波蓮鎮武來村脫貧戶王賽偉正為三角梅打藥,去年4月以來,王賽偉在該産業觀光園工作,主要負責三角梅育苗、打藥、除草以及修剪枝葉等,每月有3000元收入。

據了解,在臨高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援下,海南雅新園藝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開始建設臨高花卉産業觀光園。該花卉産業觀光園佔地近800畝,總投資約5000萬元,其中有1200萬元是波蓮鎮的扶貧資金,公司每年向鎮裏付10%收益金。

該花卉産業觀光園分為三角梅種植區、奇楠沉香種植區、葉子種植區、旅遊觀光區以及科普區等,配套建設休息區、餐飲區和銷售區等,計劃打造成集旅遊觀光、休閒接待、花卉、苗木生産、交易、展銷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旅遊觀光園。

“到目前為止,已種植4.5萬株三角梅,有金邊白、四季紅、綠葉櫻花、怡景等61個品種,還有1000多株鐵藝三角梅。此外還有約6萬株奇楠沉香和4000多株金椰、香水椰。”海南雅新園藝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臨高花卉産業觀光園園長陳志明介紹,目前正在組織人員繼續種植花卉苗木,以及修建園區大門及園內旅遊觀光道路、花卉苗木育苗大棚等。

“今年6月,三角梅開始出售,每株三角售價15元至30元不等。這4.5萬株三角梅已全部被預訂。”陳志明説,花卉産業觀光園項目建設實施以來,已吸納當地200多人務工,其中固定工有20人,包括6名貧困戶,為村民們增加了勞務收入近70萬元,“整個花卉産業觀光園預計明年9月竣工開園。”

“這能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臨高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打造臨高花卉産業觀光園,旨在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將花卉種植生産、椰果産品開發、沉香製品與休閒觀光農業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花卉産業發展推動當地旅遊業發展。同時,形成農業産業新業態和商業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