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海角遊覽區,來參觀的全國各地遊客絡繹不絕;在海棠灣、亞龍灣、三亞灣的星級酒店和特色民宿,滿房的喜訊不斷傳來;在遊艇碼頭,一批又一批遊客搭乘遊艇出海,感受一把乘風破浪的驚險與刺激;在亞特蘭蒂斯C秀演出現場,觀眾們沉浸在光影電交匯的精彩演出中。
三亞旅遊資源豐富,是很多遊客心馳神往的旅遊目的地。如何做大做強旅遊和文化産業,三亞已經探索多年。回眸“十三五”,三亞文旅産業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旅遊産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越走越穩,一個多點突破、縱深推進、蹄疾步穩的良好局面正逐步呈現出來。
在三亞附近海域,大量遊艇載著遊客出海遊玩。海南日報記者封爍攝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旅遊産品體系進一步豐富
如今,遊客發現在三亞能體驗的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個性化。
走,到馬嶺社區,穿梭于藍白相間的民房間,感受“小聖托裏尼”的浪漫風情;來,到後海漁村,在層層激起的海浪中,體驗馳騁浪尖的刺激;去,到博後村,入住在風格迥異的民宿裏,享受小清新的居住環境。
“十三五”時期,三亞旅遊業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努力從“高速”向“高質”轉型發展。過去的五年,“新業態”“新産品”成為三亞旅遊發展的高頻詞彙,原本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産品結構,正加快向觀光休閒度假等多業態融合的複合型産品結構轉變,旅遊産業轉型升級的空間也在持續拓展。
選擇一家心儀已久的酒店,游泳、拍照、品嘗美食、參加親子活動……待上兩三天都不會覺得煩悶。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會為一家酒店來到鹿城。“這次再來三亞,主要是帶孩子體驗亞特蘭蒂斯酒店,在這裡不僅住得舒心,還能吃得開心、玩得開心。”北京遊客王雪説。
走進一個盡顯黎族、苗族風情的鄉村,騎行、徒步、露營、做手工、品嘗農家飯,讓身體回歸於自然,享受心靈的寧靜。在三亞中廖村、大茅遠洋生態村、博後村、梅聯社區,遊客的身影越來越多,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幫助村民增收。
搭乘一艘酷炫的遊艇,乘風破浪出海去,垂釣、摩托艇、香蕉船、水上飛龍……玩法多樣的海上項目令人應接不暇。如今,遊艇出海、直升機觀光成為三亞熱門的旅遊産品,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來到海棠灣畔的三亞國際免稅城,人潮涌動,展櫃、收銀臺、門店前排起長長的隊伍。得益於離島免稅政策的“加碼”,免稅購物成為越來越多人來海南旅遊的理由。三亞不斷優化免稅購物服務,通過增加人手、售貨點,加強監管等措施,讓遊客買得開心、放心。
12月3日,三亞市旅遊推廣局發佈了“三亞新青年奇趣島”推廣主題,以“線上+線下”方式打造五大主題玩法,從而吸引更多年輕遊客赴三亞旅遊。今年,三亞市旅遊推廣局成立。半年多來,該局針對三亞客群,整合旅遊産品全渠道資源,展開了一系列行銷活動,全面提升三亞旅遊新形象,促進拉動旅遊消費。
圍繞實現高品質發展,三亞全域旅遊、鄉村旅遊、度假休閒遊加快發展,郵輪遊艇遊、免稅購物遊、研學旅遊等業態不斷豐富。“‘十三五’期間,三亞旅遊和文化行業以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産品創新、業態創新、主體創新等多方面創新為引領,旅遊業呈現出增長強勁、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説。
“十三五”期間,三亞接待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逐年攀升,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接待過夜遊客164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4億元;2017年全市接待過夜遊客183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06.2億元;201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242.6萬人次(含一日遊人數),實現旅遊總收入514.7億元;2019年,全市接待過夜遊客2396.3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33.19億元。
遊客在三亞蜈支洲島旅遊區體驗水上項目。海南日報記者武威攝
打造安全放心旅遊環境 邁向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
計程車接客有序、明碼標價不宰客、景區整潔秩序好……今年“十一”假期,廣東遊客陳曦來三亞度假,這裡給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陳曦的感受,也是越來越多遊客的切身體會。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三亞接待遊客72.92萬人次,同口徑比增長12.69%;旅遊總收入40.19億元,同口徑增長39.33%。疫情之下,這樣的數據令人振奮。
“十三五”時期,是三亞加快旅遊強市建設的關鍵時期。5年來,三亞著力培育旅遊支柱性産業,不斷提升旅遊國際化水準,從嚴治旅打造安全、放心的旅遊市場環境,推動“大旅遊”産業縱深發展,以自信姿態闊步邁向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
2017年,三亞進一步明確“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的行動目標,制定《三亞市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行動方案》,聚焦城市國際化水準提升、旅遊産業提升、“十鎮百村”建設等十大行動,通過擴大機場航班容量和落實第五航權開放政策,提升國際通達性和航空保障能力等一系列務實舉措,進一步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國際化水準。
國際行銷、國際航班、國際郵輪接踵而來,三亞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多舉措加快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逐步形成“4小時、8小時、12小時”國際航程旅遊圈,入境旅遊吸引力倍增。2019年,入境過夜遊客90.63萬人次,同比增長26.6%,旅遊外匯收入81075萬美元,增長39.3%。
三亞市民在生活中發現,全域旅遊英語角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口説英語;不少旅遊從業人員、城市服務人員、公務員也開始重視外語能力培養,積極適應國際化語言環境;亞特蘭蒂斯酒店等精品項目相繼亮相,一批優質旅遊項目的落地,提升了三亞旅遊業的供給品質和效益……
讓遊客玩得舒心,三亞也做了許多努力。該市聚焦市民遊客關心的旅遊熱點、難點及痛點問題,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創新打造三亞放心遊消費市場監管平臺,實現旅遊消費數據的實時採集和聯網監管,為遊客提供旅遊出行中的消費誠信保障,也為全國旅遊市場監管提供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針對旅遊市場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三亞以旅遊商戶的誠信體系建設為基礎,以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為依託,創新模式打造三亞放心遊消費市場監管平臺,自動採集消費經營行為和行政資訊等數據。”三亞市旅文局相關負責人説,該平臺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資訊化技術,連接起政府、商戶、消費者,實時收集旅遊消費場所涉及的電子秤、收銀機、電子點單等前端交易系統數據,讓消費資訊可追溯、可留痕,便於對海量消費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實現旅遊市場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全覆蓋。
“旅遊+”推動區域發展和百姓增收
2018年,三亞國際音樂節首次舉辦,就引發強烈的市場反響,吸引了20余萬名觀眾參與其中,主會場設置地——海棠灣區域酒店客房入住率接近100%,旅遊需求十分旺盛,“文化+旅遊”産業加速發展。
“三亞積極補齊發展短板,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活動,喚醒這座城市的娛樂激情,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前來感受三亞之美,同時帶動了旅遊等相關産業的發展,加快‘文化+旅遊’産業融合轉型。”三亞市旅文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白天看風景,晚上睡大覺。”以前,不少人這樣形容三亞旅遊的單調。現在,遊客不僅可以領略三亞的自然風光,還可以體驗各種文化大餐。“十三五”期間,三亞敢為人先,創新思路,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大膽引進國際文化,推動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給傳統旅遊業注入文化靈魂,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
《三亞千古情》、秀都魔幻秀、亞特蘭蒂斯C秀、紅色娘子軍大型沉浸式實景演藝、海昌夢幻不夜城的表演……如今的三亞,文化演出豐富多樣。如果遊客在年頭歲尾來三亞,還能趕上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沙灘上看各種世界級大片,去三亞國際電音節現場,感受最頂級DJ的演出。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三亞文化産業企業數量突破3000家。
已經成功舉辦4屆的三亞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成為三亞文化旅遊大品牌之一。其中,2019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博會共吸引近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企業參展,展出近3萬種展品,涵蓋9大主題展區、16大分會場、“夜間文博會”等新潮活動,簽約項目累計金額16.5億元,觀展遊客近15萬人次,現場成交近4000萬元。
三亞發展“大旅遊”産業逐漸惠及周邊市縣,有力助推了我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省。“去年,三亞、陵水、保亭和樂東四市縣首次‘抱團’行銷,共同推介瓊南地區豐富旅遊資源,‘大三亞’的品牌越來越響亮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大三亞”旅遊經濟圈的“三陵樂保”四市縣還建立起了常態化合作管理制度,重點從旅遊形象打造、旅遊線路和産品開發、旅遊行銷推廣等方面推進一體化發展,海洋、森林、民俗等旅遊資源實現共用、互補。
為了讓旅遊給人民帶來更大福利,三亞將鄉村旅遊寫入“十三五”特色産業精準扶貧規劃,重點發展特色村寨型、休閒度假型、生態村落型等三類19個鄉村旅遊項目,讓旅遊成為帶領人民增收致富的火車頭。
5年裏,三亞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充分挖掘優質生態潛力,力爭“從城市到農村,每一個村莊、每一棟建築都成為風景的一部分”,以鄉村為點鋪開全域旅遊建設。同時,三亞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綠色發展,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卓有成效地開展“創文鞏衛”等工作,生態環境品質指數始終保持全國領先。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