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聚焦生態保護話題 共話綠色發展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20-01-19

作者:周曉夢 王培琳

編輯:符鈺超


我省正穩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圖為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 袁琛 攝

“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1個單位至16微克/立方米”“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持續開展”“加強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重點水體水質達標率上升3.4個百分點”……在今年省兩會上,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不少詞彙頻頻出現。連日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在會場上聚焦生態話題,共話綠色發展,為我省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加強制度建設 夯實生態保護基礎

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省人大代表、東方市水務局局長王斌對其中提到的今年“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開展河湖‘清四亂’,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內容印象深刻。“只有真正保護好我們的河湖,對河湖污染源進行嚴格管控、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才能有助於推進海南生態文明建設。”他説。

省人大代表、海南大衛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春國則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頗為關注。“我認為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投入,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與珍稀瀕危木蘭科等植物繁育科研平臺建設,高品質推進各項基礎工作,打造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標誌性工程。”他説。

“當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有力推進,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增添了強大動力。”列席本次省兩會的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小剛指出。

與會人員不僅聚焦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生態的關鍵詞,還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和關注領域提出意見建議。

對於城鎮內河湖治理問題,王斌建議,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動河、湖、庫管理範圍的確權劃界工作,推進紅線範圍內的有效管理,並要完善補償機制,做好重點領域水生態系統保護。

在省政協委員白樹堂看來,完善我省生態監管,需要創新政府與企業的環境協議制度。他表示,環境保護需要企業與政府共同來承擔,自願協議成為最重要的環境管理手段之一。

“建議政府部門指定試點單位,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對於試點企業通過技術資金的支援,促進企業達成相應的節能減排目標,並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從而鼓勵企業朝著節能環保的方向前進。”白樹堂表示。

創新治理手段 補齊生態保護短板

在肯定生態“成績單”的同時,部分代表、委員也指出了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存在的短板問題。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缺技術、缺資金,後期運營管理難度大,因此需要加快開發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污水資源化技術,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有關負責人王冬寧指出,希望省級有關部門能給予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因地制宜選擇最佳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與工藝。

除了生活污水處理問題以外,土壤環境同樣是被關注的內容。

“土地污染問題相對較‘隱形’,短時間表面上很難看出來。我們要加大對土壤環境污染整治力度。”省人大代表、海口市瓊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光亮分析認為,造成土壤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在於農業生産主體的環保意識缺乏,對農業生産垃圾缺少妥善處理環節。他建議,要加大農業生産廢棄物特別是農田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製品的污染治理技術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從生産環節開始引導,針對廢棄地膜、農藥瓶等不同類型農業生産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做好回收和資源利用工作。

長期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的省政協委員黃良讚則從“加快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方面給出觀點,他認為建設一個全省統一、陸海一體的環境監測體系,是保護好海南生態環境的前提。

因此,黃良讚建議要在區域統籌層面,建立全省統一管理的環境監測體系,實行省以下環保監測垂直管理制度,為全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環保監察執法提供技術支撐。從陸海統籌層面,建立陸海統一管理的環境監測機構,實現陸海環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治理,徹底解決”陸地排放、海洋治理”的問題。另外要統一佈局,實現環境監測數據共用,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智慧管理 推動生態品質再上新臺階

報告提出,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居安思危,居一隅而謀全局、居當下而求未來,確保生態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差。

如何守住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如何推動生態環境品質再上新臺階?與會人員從探索綠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路徑、構建海南生態大數據智慧平臺等不少新角度給出了觀點。

“在探索綠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方面,首先要為綠色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以保險推動綠色出行,針對車主不開車、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行為實施獎勵,如續保時給予優惠費率。”省政協委員申河建議,還可以通過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鼓勵保險資金綠色投資,通過綠色投資尤其是債權計劃形式的基礎設施和不動産投資,保險資金可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同時獲取保險産業鏈上的相關産業,更好地整合資源,實現協同效應。

農工黨海南省委會認為,把生態觀融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開展大數據智慧管理,有利於維護生態安全、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發展迴圈經濟和低碳經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科學可持續發展。

農工黨海南省委會對此建議,首先進行智慧生態頂層設計,可以把生態大數據建設頂層設計分為五大體系:大數據創新應用及技術保障體系、工作機制保障體系、標準規範體系、安全運維體系和數據資源整合共用體系,在這五大體系框架下對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統一應用整合服務框架及大數據應用等進行架構。其次,制定生態大數據平臺建設方案,並建立智慧大生態保障機制和體系,組建“生態大數據領導小組”,建設以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物聯網為核心的科技創新産業聚集園區,引進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企業,完善産業生態,支援潛力企業,夯實我省大數據相關技術基礎。同時,引進培養高端複合型人才,培育生態文明建設資訊共用理念。

“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要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著力守住生態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的底線,確保實現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鄧小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