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位於桂林市臨桂區的桂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建設現場,渣土車、攪拌車、叉車等各類工程車輛川流不息,高大的機械吊臂來回運送建築材料。身穿黃色馬甲、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或在安裝機電、玻璃幕墻,或在開展園林綠化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項目參與各方都在加班加點,確保在6月30日如期竣工。”桂林市宏謀會展産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經理沈志國介紹,目前項目展覽中心、會議中心、遊客中心等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正在穩步開展外立面和內部裝飾工作,周邊配套建設項目也在同步推進中。
5月29日拍攝的桂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建設全景。本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李忠波 鐘毅 攝
高標準設計呈現桂林之美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桂林國際會展中心主體建築橫向呈弧形展開,縱向層次分明,神似蜿蜒曲折的漓江,外立面是大片的玻璃幕墻,現代感和設計感十足。沈志國告訴記者,項目整體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風範、廣西特色、桂林經典”的要求,造型取意“千山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觀意境,將漓江、象鼻山等元素融入其中,通過兩條弧線圍合,形成環抱空間形態,與城市綠帶呼應,突出“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特點。
“這樣的造型設計,對建設工藝要求很高。”沈志國介紹,該項目是廣西首個大跨鋁合金網殼結構項目工程,體量及跨度都是廣西最大,既包含大跨雙曲鋁合金網殼結構,還包含大跨鋼結構桁架、鋼結構網架結構,深化設計及製造非標量大、安裝定位精度要求極高,設計和施工難度都很大。
據了解,項目鋼結構工程包括標準展廳、交通大廳、多功能廳、會議中心、第一接待中心共5個單體,總工程量約2.55萬噸;標準展廳屋蓋以鋼桁架為主,最大跨度63米;多功能廳以網架為主,採用整體提升施工工藝,總提升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重量約2200噸,是我區網架液壓提升跨度、體量之最。
5月29日,工人們進行鋼結構施工。本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李忠波 鐘毅 攝
項目鋼結構工程獲全國金獎
項目建設現場,檢測人員乘坐升降機來到密集的鋼結構建築中間,對結構的成型、承重等重要數據進行著最後的檢查,確保建築施工萬無一失。
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聶向東介紹,針對現場施工重難點,項目部對製造中心的材料加工嚴格把控,將構件的規格尺寸等控制參數數據化後,通過自主研發軟體將數據轉換成加工路徑,導入生産設備後全自動化生産,所有構件全部採用全自動數字化製造技術,滿足超高精級要求,保證出廠合格率100%。
在施工階段,採用有限元分析軟體進行數值倣真建模,用於建造過程的四維預演,合理指導施工部署計劃安排。通過對結構成形、荷載施加、邊界變化可能不同組合工況進行完整分析,確保相應參數都處於安全範圍。“施工過程中多次測量,復測確保數據準確,就算在趕工階段也能夠保證品質。”聶向東説。
沈志國表示,雖然項目施工難度大,但經過施工和設計單位的攻堅,最終在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後,將這最具桂林特色的景觀呈現給世界。該項目1#展覽中心鋼結構工程於今年4月獲中國鋼結構金獎,這也為今後建設如此大體量鋼結構建築提供了經驗和範本。
5月29日,工人正在安裝玻璃幕墻。本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李忠波 鐘毅 攝
舉“洪荒之力”全速推進
記者在蹲點調研中了解到,桂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作為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點項目,也是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重要項目之一,因此從誕生之初就備受關注。
項目建設之初,用地就是第一道難題。整個項目用地超過540畝,而在市區內找一塊面積如此大的連片用地並不容易,不可避免地涉及土地整合問題。該項目前期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該片土地涉及多種土地性質,要回收和改變土地性質,涉及到的各方利益複雜,審批程式也較繁瑣。
為了確保項目準時開工,桂林市加強統籌協調,在項目規劃、用地、審批等程式上加快速度,暫不符合規定的,及時告知整改。該項目于2020年開工,在當時面臨疫情等不利影響情況下,項目執行駐場制度,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因此項目沒有出現大面積停工,進度得以順利推進。
“正因為有了舉‘洪荒之力’的決心,重大項目在桂林的推進才能這樣順利。”桂林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吳曉罡説,不僅是桂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該市一直將推動重大項目作為打造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相思江防洪排澇提升工程、領益智慧製造、航空輪胎産業基地等重點項目也在穩步推進。(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李忠波 鐘毅)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