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鄉村善治煥新顏

時間:2023-05-04來源 : 光明日報作者 : 周仕興 尚永江

眼下正是廣西大新縣雷平鎮富硒水稻插秧期,村裏男女老少卷褲挽袖,起苗、運苗、插秧,田園披上嫩綠新裝,呈現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景。

在左安村科渡屯,看山,蒼翠欲滴;望水,碧波輕蕩;進村,賞心悅目;入院,清心靜雅……鄉間道路乾淨整潔,農家庭院景觀別致,處處透露主人的獨運匠心。

“這些都是黨支部組織村民自己弄的,大家都精心裝扮庭院,比拼家園顏值,提升生活品質。”村民梁東華自豪地説,“瞧這滿園春色,住在這兒,舒適得很哩!”

這是廣西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蝶變的剪影。“廣西全面推進‘建格、管格、用格’建設,織密織牢織細基層網格,建立‘一圖説網、一網盡責、事在格了’的網格化管理治理模式,實現網格覆蓋全域化。”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負責人介紹,廣西將基層黨組織建在10余萬個網格上,“網格建到哪,黨組織就覆蓋到哪”。

西林縣普合苗族鄉新豐村,每家每戶大門旁都挂著網格員服務聯繫卡,上印二維碼,下書“有事@我,碼上服務”。

“這個二維碼,功能可不少!”普合苗族鄉新豐村黨支部書記熊章樂介紹,新豐村開展智慧黨建,推進“市域治理·西合黨建”5G+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碼上服務”功能,群眾足不出戶便可掃碼“點單”反映訴求,網格員“接單”後及時處置,由群眾進行星級評定。

“之前村裏的水管壞了,我們用手機掃家門口的二維碼反映,村上很快就派人來修好了。”村民王文花欣喜地説,“碼上服務”易操作,辦事快,很實用。

“鄉村走向善治,既要因地制宜,更要增強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自治區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廣西用“小積分”激發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大熱情”。

“參與村裏治安巡邏、矛盾排查、衛生清潔、尊老愛幼、見義勇為等志願服務,都納入積分。”東蘭縣長江鎮板隆村牙女士拿到剛兌換的物品,一臉喜悅,“用積分到愛心超市換生活用品,比去市場花錢買更有意義”。

“通過實施‘積分制’‘清單制’管理,提升農村基層公共服務水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東蘭縣委書記徐迪克介紹,全縣已有28個行政村推廣“積分制”。

“我們科學設置積分內容,將積分設定為志願服務積分、貢獻積分兩大類,有效解決農民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負責人表示,積分管理兜起萬家事,激活了鄉村治理一池春水。

鄉村善治,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有一次,我在社區巡邏,發現一住戶倒在地上。我趕快上前施救,並叫人幫忙撥打急救電話,將他送醫搶救,很快轉危為安。”天等縣易地搬遷安置點龍岩社區“紅色管家”黨員楊鳳華説。

“紅色管家”是天等縣確保搬遷安置點服務不間斷的一大舉措。社區安排無職黨員每天在小區巡邏檢查,讓服務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發現”,快速解決群眾問題。

“加入先鋒服務隊伍,既能獲取黨員積分獎勵,更能讓我感到被群眾需要的自豪感,讓我牢記黨員時刻為人民服務的責任。”龍岩小區黨員覃東榮説。

和天等縣一樣,廣西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實施“紅格善治”工程,全面推行“黨建+網格+大數據”鄉村治理工作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城鄉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武宣縣通挽鎮江龍村,村委辦公樓前“五事共治”公開欄前,時常有群眾前來查看自己反映問題的處理情況。“村委將村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急難事、期盼事一體治理情況,按照登記時間、反映內容、治理類別、治理主體、治理情況和群眾滿意度等上墻公示。”通挽鎮黨委書記譚克昌告訴記者,2022年全村收集到民情民意、問題建議286件,協調解決254件,群眾滿意度達92%。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在廣西,德治與法治深度融合,移風易俗蔚然成風,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逐步改變。

“通過鄉村治理,村民自治潛力不斷釋放,法治保障不斷增強,鄉風文明處處顯現,智治支撐日益凸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自治區黨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説。(記者 周仕興 通訊員 尚永江)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