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縣:優化農業産業結構 多元推進鄉村振興

時間:2023-02-15來源 : 人民網-廣西頻道作者 : 李一明 何淩宇

近年來,興業縣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著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不斷延伸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進一步夯實産業振興之基,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走出一條科學有效、農民受益的鄉村産業振興之路,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夯實鄉村振興産業根基

興業縣圍繞特色農産品優勢産業,通過招商引資、本土培育等途徑,引進培育了偉澤、金怡、譽美、溫氏、春茂、和豐等一批龍頭企業,實現了龍頭企業引領産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是重視發展地域特色農産品深加工。構築以重點鎮佈局、專業村支撐、農民合作社、養殖大戶參與的一條龍式發展格局。春茂集團、和豐公司、溫氏集團等龍頭企業立足産業優勢,大力發展三黃雞産業助力鄉村振興,成功打造了“桂鳳”雞苗等三黃雞系列知名品牌20多個,如今三黃雞已成為興業縣的一張名片。生豬以溫氏、鴻洋、正邦、春茂等一批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經營模式,帶動農戶發展生豬養殖,戶年均增收約4.8萬元。目前,全縣共有生豬養殖龍頭企業5家,規模養殖場447家,養殖農戶2303戶。以大平山鎮健康食品産業園為畜禽加工核心區域,引進培育生豬屠宰企業3家、三黃雞屠宰加工2家和冷鏈物流企業3家,年屠宰肉豬總量達71萬頭,屠宰肉雞每年可達5000萬羽以上。

二是全力助推興業香米融合發展。緊緊圍繞推動香米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天然資源優勢,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謀劃富硒稻米産業發展藍圖,實施標準化、規模化的模式發展富硒優質稻米産業化種植,用好用活農業發展扶持政策,進一步推進全縣香米綠色、有機、富硒産品的認證。截至目前,通過興業縣聚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和廣西興業縣沙塘稻香米業有限公司帶動,年産優質香米4萬噸,稻米産品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和富硒農産品認證,主要銷往廣東、海南等地。

三是做強做大“興業茶”産業鏈。“興業茶”歷史悠久,其茶葉醇香、味濃,富含天然有機硒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産品。近年來,興業縣將“興業茶”列入該縣農業重點産業,研究制定茶産業發展規劃、示範區實施方案等,錨定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夯實興業茶産業發展壯大基礎。從資金、技術、政策、項目等方面大力支援促進示範區建設,累計整合投入各類資金7962.3萬元,建設“一中心兩園四區”富硒茶産業示範區,形成“興業茶”特色小鎮+“興業茶”田園綜合體格局。示範區總面積18960畝,核心區共有600余戶農民1600多人受益,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元;輻射周邊農戶300多戶,每年增收300萬元;安置200多人就業,每人平均年工資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2022年11月,總投資2億元的廣西“興業茶”産業發展示範區項目開工建設,為“興業茶”産業發展注入強心針,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年産茶葉1000噸以上,年産茶飲料8000萬瓶以上,帶動6500人就業創收及1000多戶農戶就地就業,年産值約達15億元,創稅1.5億元以上。

以工業化理念抓好産銷閉環,推動一二三産融合

興業縣敢於求新,立足內需、暢通迴圈,以發展冷鏈物流為抓手,通過冷鏈物流“焐熱”農産品供應鏈,不斷提高農産品的適配性和競爭力,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將獨特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

一是延伸産業鏈,冷鏈農産品熱賣大灣區。按照“點面結合、龍頭帶動、品牌培育、三産融合”的産業化思路,培育壯大水稻、生豬、茶葉、三黃雞、食用菌等五大特色産業,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特色農業産業集群,發展成為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自治區畜牧養殖十強縣。通過延伸五大特色産業鏈進村入戶,利用産業鏈條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以三黃雞為例,作為“三黃雞之鄉”,興業縣年出欄肉雞1.3億羽,約佔廣西的七分之一,總量居全區第一,從雞蛋到肉雞出欄再到生鮮冷凍産品,融入産業鏈的農戶達5160戶3.1萬人。據統計,包括春茂集團在內,現有三黃雞冷庫2座,庫容650噸,帶動全縣年銷往大灣區三黃雞5.2萬噸,銷售額達11億元。此外,全縣年銷往大灣區生豬1.7萬噸、優質大米8萬噸,銷售額分別達4億元、4.8億元,包括脫貧戶在內,全縣五大特色産業鏈條共帶動10.2萬人增收致富。

二是做強供應鏈産銷一體補齊農業短板。規劃建設了佔地20平方公里的大平山健康食品産業園,引進中農·玉林(興業)國際農産品批發電商物流園、京東三黃雞特色産業集群等項目,通過建設冷鏈物流基地,提供産、銷、運一體化全産業鏈綜合解決方案,加快健全畜禽産品冷鏈加工配送體系,著力打造促進北部灣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的健康食品供應示範區。規劃建設廣西興業縣預製菜産業園,引入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採用“産地儲存倉+區域前置倉”的模式,把目前需要5-6個環節的供應鏈優化成只需2-3個環節,提高産品標準化程度,強化二次深加工能力,通過就地屠宰深加工,對不同品類品質的産品進行分級,培養新食品、新零售、新餐飲等新業態,提升産品附加值,解決了肉雞、生豬等畜禽産業鏈“卡脖子”問題,預計項目建成後,年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稅收總額1.5億元。

三是提升價值鏈,“田頭冷櫃”助力産品上行。興業縣科學佈局,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推動特色農業與供應鏈深度融合。圍繞五大特色産業,興業縣新引進中農·玉林(興業)國際農産品批發電商物流園、京東三黃雞特色産業集群等項目,通過建設冷鏈物流基地,提供産、銷、運一體化全産業鏈綜合解決方案。目前,全縣已建成農産品冷庫25座,庫容量達1750噸,農産品加工轉化率躍升至65%,冷鏈物流極大提升了農産品的可電商化水準。近年來興業縣的優質大米、米粉、三黃雞及生鮮水果等農産品,電商銷售額年均增長47.3%。

加強項目帶動産業發展,促進經濟效益提升

興業縣抓住重大項目建設為契機,統籌創建鄉村振興“八大示範區”,全面啟動了興業縣農産品深加工特色産業園、興業縣華富食品有限公司禽畜屠宰深加工及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規劃打造九大重點農業産業鏈和縣域現代農業産業集群;15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其中市級田園綜合體“興業縣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紅色旅遊基地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計劃投資1.8億元,建設用地約16萬平方米;鎮級田園綜合體項目14個,總投入53181萬元。品牌打造擦亮農業“金名片”,有“金大叔”“全上品”“青雲直上”“硒有米”等30多個區內外聞名的優質品牌,實現比普通産品價值增加20%以上。以上項目形成了産業集群效應,帶動了優勢産業發展,達到以示範區促産業、以産業促發展的良好效果,助推産業發展的勢頭強勁,實現了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三重效益”。(李一明 何淩宇)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