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知識樂享 傳統文化“活”起來

時間:2023-02-13來源 : 南寧晚報作者 : 陳蕾

原標題:策劃多媒體舞臺秀,研發逛展小程式,打造品牌社會教育活動……

科技創新+知識樂享 傳統文化“活”起來

今年春節假期,南寧市內各大博物館推出的新春系列活動人氣十足,“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近年來,隨著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升級,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文化類景點熱度與日俱增。從“你去過博物館嗎?”到“你多久逛一次博物館?”相似的問句,不同的提問方式,折射出博物館越來越接地氣、聚人氣的新變化。

2022年,南寧博物館聯合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年度大展“王的地下宮殿——河北漢代王室文物展”。本報記者 賴有光  攝

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今年春節期間,南寧各大博物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打卡,在活動中樂享文化年味大餐。

廣西博物館開展的拓年畫等傳統民俗體驗大受歡迎,好運投壺、歡喜拔蘿蔔等趣味闖關遊戲同樣大排長龍。其中,最有難度的闖關遊戲莫過於展廳尋寶,觀眾需要走進展廳尋找蘊含“吉祥文化”的文物,給觀展增添許多趣味性。

據統計,春節期間廣西博物館共接待遊客超3.3萬人次,雖然距離該館新館開放不足三個月,但人氣可見一斑。實際上,從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即便每天打卡一個博物館,都能擁有不一樣的體驗。

如南寧博物館安排了民俗活動展演、專題音樂會、傳統手工市集等系列玩法;南寧市頂螄山遺址博物館開展了燈謎映春、投財納福、博物館探秘之旅等特色活動;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了龍騰獅躍賀新春、民樂展演、銅鼓拓印體驗等傳統活動;南寧孔廟博物館安排了新春祭孔祈福大典、成人禮、開筆禮等傳統禮樂文化活動……

時下,傳統節日愈發受到大眾的喜愛和關注,尤其是南寧市持續多年開展的“我們的節日”品牌活動。作為活動主要陣地之一,南寧市各大博物館紛紛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南寧博物館歷時兩年推出原創跨年大展覽“意象——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服飾審美及其當代重塑”。本報記者 賴有光  攝

用展覽講好廣西故事

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對於外地遊客而言,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務産品;對於本地人來説,參觀學習、走訪觀摩博物館,則是尋找和探訪故鄉的方式。

2020年以來,南寧市內多家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文化場館相繼實行預約制入館,其中,南寧博物館于2020年5月1日起採取實名制免費預約參觀,預約渠道包括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或美團App。截至今年2月12日,僅美團App顯示的預約參觀南寧博物館人數已達65.3萬人,用戶評分4.9分。

不少市民遊客留下了這樣的參觀評價:“來南寧旅遊,逛逛博物館,感受到了廣西的文化和美好。”“很喜歡博物館的氛圍,通過逛展能夠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本來只想帶孩子隨便看看,沒想到每一個展廳都很有意思,一點不比各種網紅打卡地差。”

2022年11月29日,廣西博物館在閉館改擴建四年後重新開放,新館首批推出“廣西古代文明陳列”“烽火南疆——廣西近現代革命史陳列”2個基本陳列,以及“合浦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3個專題展覽,共展出文物近2000件(套),且大部分文物為首次對外展出。

“‘廣西古代文明陳列’是廣西第一個以通史體例來表現廣西歷史的陳列展覽,也最能代表我們館的綜合水準。”在該館策劃的“博物館奇妙夜”直播活動中,廣西博物館館長韋江給網友們深度解讀展覽故事,並期待更多的人走進這座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有趣味的博物館。

廣西民族博物館春節假期活動豐富,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打卡”。(廣西民族博物館供圖)

依託現代技術推陳出新

一個吸引人的展覽,並不是簡單地把展品排列組合,再配上簡要的文字説明放入展櫃。如何增加館藏文物的吸引力,讓展覽常看常新?時下,越來越多的博物館依託全新的技術,探索給展覽增加個性化、沉浸式的體驗,活化歷史,拉近文物與現代生活的距離。

以廣西博物館為例,該館以館藏文物及館內展覽為主題,打造了多媒體舞臺秀“夢見甌駱”,通過現代藝術樣式重新演繹,讓文物在動態演繹中獲得新生。此外,該館還分別以館藏文物翔鷺紋銅鼓、羽紋銅鳳燈和大銅馬為原型,推出廣西歷史文化系列數字藏品,成為本土第一個推出數字藏品的機構。

開館已7年的南寧博物館則常年保持“月月有新展”的新鮮度,僅2022年就推出了“王的地下宮殿——河北漢代王室文物展”“絲路·家園——館藏當代書畫精品展”“何以為桂——‘廣西影像’作品展”多個臨時展覽。尤其是2022年12月30日,南寧博物館策劃推出原創跨年大展覽“意象——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服飾審美及其當代重塑”。該展覽歷時兩年多精心打造,不僅在內容設計上獨具匠心,展陳設計上也做出了創新,通過採用藝術裝置與陳列並行的方式,從多種全新的視覺角度向觀眾呈現民族服飾之美。展覽期間,南寧博物館還推出了H5逛展小程式,以及民族服飾試穿、配套研學課程等,豐富大家的看展體驗,加深觀眾對展覽的了解。

遊客在廣西博物館體驗兔年新春主題手工製作。本報記者 賴有光  攝

不斷拓展社會教育功能

“博物館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場所,這裡收集著人類的記憶,這裡珍藏著民族的靈魂,這裡抵禦著歲月的侵蝕,這裡記錄著時代的變遷。一個生命因為有了記憶而更加精彩,一個國家因為有了記憶而更加厚重,一個民族因為有了記憶而得以延續。”

這段話來自《博物館裏的中國》,是對博物館教育意義的闡述。博物館不僅僅是保存和研究文物的機構,更是文化傳播的平臺。2015年,國家文物局、教育部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導意見》,這也標誌著博物館教育正式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在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百強案例評選中,廣西共有四個項目入圍全國百強,分別是廣西博物館“跟著博物館遊廣西”研學項目、廣西民族博物館第八屆“暢享民歌”活動、北海市博物館“保護文物薪火相傳”文物小劇場、百色起義紀念館“百色——中國那一抹紅”紅城百色紅色故事宣講。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南寧市各大博物館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社教活動,並長期與各中小學開展校館合作。如,廣西博物館的“跟著博物館遊廣西”“文化遺産周周學”,廣西民族博物館的“闖江湖救三姐”展廳競技教育活動,南寧博物館的非遺研學課程,以及廣西自然博物館的“小小博物學家”等。

一個個寓教于樂的社教活動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第二課堂”,更架起博物館帶領學生們了解過去、探究現在、展望未來的橋梁,實現博物館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融合。(記者 陳蕾)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