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晚,廣西博物館在改擴建後開館一個月之際,策劃推出了“博物館奇妙夜”直播活動。館長韋江深度解讀了展覽故事,欣賞中西合鳴的海絲星光音樂會,共度一段歷史與藝術相互交融的美好時光。
今年11月28日,閉館改擴建4年時間的廣西博物館溫暖回歸。開館一個月來,市民群眾爭相到館參觀。在眾多精品展覽之中,哪個展覽最具代表性?又有哪些特別的文物不可錯過?活動當晚,韋江以導賞員的身份,通過線上帶領市民參觀常設展覽“廣西古代文明陳列”。
“這個展覽是廣西第一個以通史體例來表現廣西歷史的陳列展覽,也最能代表我們館的綜合水準。”韋江介紹説,從目前最新的考古發現情況來看,距今8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廣西這片紅土地上勞作,開始創造屬於廣西的文化。通過展覽,可以看到廣西舊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石器類型,如手鎬、薄刃斧等。韋江特別向大家推薦了他的心中首選——百色手斧。在韋江看來,百色手斧不僅是東亞地區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斧,更反映了當時人類的智力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若要選擇展廳之中的文物“頂流”,當屬出土于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漢墓的翔鷺紋銅鼓。作為廣西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西漢早期墓葬,羅泊灣漢墓出土的文物最能代表廣西西漢時期的發展水準,而這件翔鷺紋銅鼓是廣西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它紋飾清晰,圖案精美,器身保存完好,是同類型銅鼓斷代的標準器。除了翔鷺紋銅鼓,展廳內還展示了與其一同出土的樂器,如銅鐘、銅鑼、竹笛等。韋江表示,新館開放後,更多珍貴文物得以走出庫房,走向大眾。
在當晚的活動中,廣西博物館還為觀眾準備了海絲星光音樂會。音樂會以國內首個以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固定陳列“合浦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為背景,採用中西樂器合奏,讓美妙音符為觀眾傳遞千年來海絲路上文化交融的浪漫。(記者 陳蕾)
(責任編輯:曹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