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八桂風華 啟未來篇章

時間:2022-12-29來源 : 廣西日報作者 : 蔣林

原標題:敘八桂風華 啟未來篇章

——探訪改擴建後的廣西博物館

連日來,儘管冷空氣頻繁來襲,但市民們到廣西博物館“打卡”的熱情與日俱增。經過四年的改擴建工程,11月29日,廣西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這座已有88年曆史的博物館正在以全新面貌,為廣大觀眾獻上八桂文化盛宴。

孩子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欣賞翔鷺紋銅鼓。(廣西博物館供圖)

觀眾在“廣西古代文明陳列”感受用數字化技術展現的花山特效。(廣西博物館供圖)

廣西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廣西博物館供圖)

廣西博物館觀眾服務大廳。(廣西博物館供圖)

始建於1934年的廣西博物館,是廣西歷史最悠久、館藏珍貴文物數量最多的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多年來,該館始終堅持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積極推動著廣西地區文化、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2019年1月,為提升綜合實力與公共服務功能,廣西博物館改擴建項目正式開工。改擴建項目完成後,廣西博物館無論是在場館建設、陳列展覽,還是公共服務等功能方面,都更好地呈現了時代新風貌,反映了時代新主題,回應了時代新需求。

數字光影技術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

廣西博物館原有的這棟陳列大樓建成于1978年,是當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20週年的獻禮項目。作為廣西人心目中最初的文博記憶,一直矗立在南寧市的中心地帶,向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傳播廣西歷史文化,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此次改擴建工程,秉承著“建新如故”的理念來開展建設,在繼承原址風貌、保留經典懷舊景觀的基礎上,對博物館現有的主體建築進行加固和擴建。在以獨特方式向舊建築致敬的同時,也充分保留了社會公眾對於城市的歷史記憶。

從廣西博物館東門入口進入館內,清新明亮的八桂氣息撲面而來。外墻上的“刀片式”結構和壯錦“四鳳朝陽”暗刻浮雕,從1978年保留至今、高達三層樓的大王椰和木棉樹瓷片壁畫,文物苑裏原汁原味的風雨廊橋、吊腳樓群等民居建築,這些“熟悉”的景致一一呈現在記者眼前。

步入陳列大樓,記者依次參觀了該館的基本陳列“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專題展覽“合浦起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及特別展覽“我們這十年——新時代廣西文化旅遊發展成就圖片展”、“三秦華章光耀四方——陜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南方詩意——廣西油畫風景精品邀請展”。

據記者了解,廣西博物館作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含古籍)有10萬多件(套),時間跨度長達80多萬年。改擴建後,廣西博物館的展廳面積由原來的4000多平方米擴展到了1萬平方米。可以展出的文物數量也隨之增加,由原來的600多件增加到3000多件。許多從前深藏于庫房的文物,現在也有機會與市民們見面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展出文物中的絕大部分還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面。記者在二樓“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展廳中看到,不少市民正圍在羽紋銅鳳燈前駐足欣賞。在羽紋銅鳳燈的旁邊,顯示屏通過數字化還原了“亮燈”的場景,讓人目不轉睛。羽紋銅鳳燈是西漢時期的環保燈具,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作為廣西博物館的“網紅”文物,市民們對於羽紋銅鳳燈並不陌生。廣西博物館的LOGO就是以羽紋銅鳳燈為元素進行設計的。市民楊先生表示,自己還是第一次看到羽紋銅鳳燈以一對的形式展出。“廣西古代文明陳列”作為新館規模最大的展覽,也是第一個以通史體例來講述廣西歷史的陳列展覽,展出文物多達988件(套)。該陳列匯集了近年來廣西考古的最新成果,從史前先民開創的手斧文化到秦漢時期的南北交流,從隋唐兩宋時期的區位發展,到元明清時期在維護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全面講述了波瀾壯闊、輝煌燦爛的廣西古代歷史,突出廣西“悠久、多元、融合、開放、同心”的特點。不少市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展覽,學習到許多關於廣西的歷史知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市民何小姐説:“廣西作為中華大地的南疆國門,不愧是一個團結奮進、勇於創新的地方。看完展覽之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走出“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展廳,記者又走進同在二樓的專題展覽“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及特別展覽“三秦華章光耀四方——陜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的展廳。

“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以“釉”和“彩”為主線,通過聚焦館藏宋元明清時期各類瓷器,反映出各個時期社會審美的變化以及文化的交流與交融。“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則遴選了宋代到民國時期的館藏工藝文物珍品,包含玉器、竹木牙角器、漆器、琺瑯器以及廣西本土特色工藝品坭興陶等,以此展現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別具一格的風範。不少市民在參觀後紛紛感慨展覽中展出的文物無不體現著精緻的中國美學。

走上三樓,記者參觀了“合浦起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這個專題展覽注重對近年來文物科技檢測及學術研究成果的吸收與轉換,以見微知著的方式講述廣西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展出的“海絲”文物“出片率”極高。文物攝影師“動脈影”就在其微網志裏發佈了多張該展覽中展出文物的圖片,吸引不少粉絲前來“打卡”拍照。

記者看到,廣西博物館在各個展廳及服務區域,都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光影技術打造了沉浸式的觀展及互動體驗,讓市民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

互動服務與展覽結合打造文博綜合體

能為市民們帶來豐富多彩的參觀體驗的,不光有展覽,還有各種互動服務。改擴建後的廣西博物館新增了四個互動服務區,全部位於廣西博物館新館一樓,分別是歷史小劇場、兒童考古探秘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創空間等區域。

其中,兒童考古探秘館是專為少年兒童設計的考古主題互動樂園。通過模擬廣西先民的生活、考古探方和文物修復等體驗活動,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導他們理解古代文明與現代生活的聯繫。改擴建後的廣西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擁有智慧教室、手工區和親子共用空間等區域。據介紹,智慧教室引入了“一平三端”處理系統,能夠對“線上+線下”社教全過程進行即時數據採集、雲端分析處理和即時結果反饋,還具有直錄播和雲直播互動功能。

記者走進歷史小劇場,一場名為《夢見甌駱》的博物館多媒體舞臺秀正在演出。這是一種運用全息投影、虛擬現實和3D映射等技術的沉浸式藝術表現形式。震撼的舞臺效果,新穎的演出形式,深深地吸引著在場的觀眾們。

步入文創空間,市民可以一覽凝聚傳統工藝和博物館創意于一體的文創産品,將地道的“廣西禮物”帶回家。還可以在書吧靜心閱讀文博、歷史、民族等各類書籍,讓人覺得看書就是一種享受。在未來,廣西博物館將繼續推出科普研學、文創市集和節慶展演等活動,為觀眾提供精彩紛呈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並致力於將互動區域與場館景致、展覽體系有機融合,成為“有景可賞、有展可觀、有趣可探、有物可學、有劇可看、有禮可攜、有友可聚”的文博綜合體。

廣西博物館館長韋江表示,新館開放後,廣西博物館將以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契機,充分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今後將進一步深入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緊扣時代韻律,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的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用傳承與突破來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為廣西文化和旅遊事業的快速發展作出貢獻。(記者 蔣林)

(責任編輯:曹洋)
文化旅遊 Cultural Tourism
文旅東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養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