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嘶鳴聲,詩歌吟誦聲,兩種似乎截然不同的聲音,在大遼國的版圖上迴響不止……
契丹族是個富有藝術天分的民族。他們之中涌現出一批詩人、畫家、文學家、學者。據稱契丹皇室工詩善文者不下數十家。遼聖宗耶律隆緒“幼喜書翰,十歲能詩,曉音律,好繪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長子耶律倍工詩善畫,尤喜畫馬。其《騎射圖》《獵雪騎》等畫作風格清新,氣勢雄渾,為宋人所珍視。皇室中還有工詩善歌的才女。遼道宗懿德皇后蕭觀音工詩、善琵琶,遼天祚帝文妃蕭瑟瑟“工文墨,善歌詩”,等等。
“徵馬聞笳躍,雕弓向月彎……鼓角雲中壘,牛羊雪外山。”丁學蕓先生在相關著述中説,西元4世紀,契丹人遊牧于潢水(今赤峰市境內西拉木倫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內老哈河)一帶。“車馬為家”的生活,哺育出契丹人熱情豪放的性格,也培育出其獨特的馬文化。他們騎馬圍獵、娛樂、放牧、出行、征戰,並將馬作為藝術形象描繪和欣賞。為適應馬上作戰需要,契丹騎兵武器多為短武器。他們還用皮革製作可以盛放水、乳、酒等的皮囊,便於馬上攜帶,後演變為契丹人特有的雞冠壺。從中亦反映出他們從馬背生活漸變為居室生活的過程。
但和某些王朝或政權一樣,遼的建立,也充滿了血雨腥風。據《中國通史綱要》載,不知從何時起,契丹這一古老民族就由8個部落組成,各部落共同選出一個可汗作領袖,每3年改選一次。907年,耶律阿保機當選為可汗。他破壞了選舉制度,一直佔據著可汗的寶座。916年,他設計殺害了各部落領袖,即皇帝位,建立了契丹國(即遼,916~1125年),並以皇位世襲制代替了可汗選舉制。他被稱為遼太祖。
這無疑是一次充滿殺戮的政變。但歷史往往是無情的,甚或存在著悖論。耶律阿保機的這一舉動,不僅客觀上促使契丹民族的原始部落制土崩瓦解,而且使其邁向封建制。或許傾心於中原農耕文明的緣故,在建國過程中,耶律阿保機任用一些漢人做政治顧問,並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原封建制生産方式。他建立起城郭,用以安置從中原擄來的漢人,並且不再將他們視為奴隸,而是讓這些人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産。
五代時契丹人胡環《出獵圖》
耶律阿保機這位天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率領契丹騎兵東征西討,開疆拓土,佔據了北方廣大地區。從孟廣耀先生《遼代呼和浩特地區》一文中得知,遼神冊元年(916年)7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率師西征,降服陰山南麓各族各部,並打垮軍閥李存勖在該地的勢力,佔領了呼和浩特地區。8月,遼方在青冢(昭君墓)南立碑紀念。其後,遼與晉唐(李存勖所建,又稱後唐)對該地區進行反覆爭奪。但晉唐勢力很快就被驅逐出去,呼和浩特地區從此納入遼朝版圖。
或許是宿命,青冢這座聳立於大黑河南岸的漢墓,既見證了大遼朝的光榮又見證了其的恥辱。《遼代呼和浩特地區》説,遼代末年,以完顏阿骨打為首的女真族發動了反對遼朝的戰爭。次年(1115年)建立金朝。在戰場上,遼軍節節潰敗,遼五京(即遼上京、中京、東京、南京、西京)相繼失陷。遼天祚帝及其殘余,在金兵的追擊中,播遷到豐州、雲內一帶(包括呼和浩特在內的大青山南北),隨即發生了以夾山(大青山某段)為中心、持續3年之久的戰爭。期間,遼軍與金軍曾在青冢打了一仗(即著名的青冢戰役),幾乎被對方端了老窩。
保大三年(1123年),金軍先頭部隊宗望等人得知,遼軍在青冢屯集大量輜重,且無重兵把守。宗望決定用臨時組織起來的三千騎兵,偷襲青冢。春末時分,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在金軍統師宗望的有力指揮下,金軍終於在拂曉前到達青冢。這一仗,遼方慘到了家——遼軍硬寨太保特母歌,他指揮遼軍千余騎兵死死保住天祚帝次子梁王雅裏殺出重圍,其餘的皇室宗親(如天祚帝的兒子、女兒及親戚)及臣僚均被俘虜,一萬餘車輜重均被繳獲……1125年,天祚帝在逃亡途中,為金人俘虜,遼朝滅亡。
“昨日得卿黃菊賦,碎剪金英添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遼朝雖然滅亡了,但契丹族的藝術印痕卻流傳至今。除文學、美術外,契丹人在音樂、舞蹈、建築等領域均有卓越建樹。聳立在內蒙古地區的佛舍利塔、釋迦如來舍利塔、萬部華嚴經塔是遼塔中的珍品,展現出遼人高超精湛的建築技藝和古樸莊重的美學品位。此外在遼統治期間,長城南北廣大地區,除曾遭受短暫兵禍之外,百姓一直過著和平生活。遼政權與多國保持友好和通商關係,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渠道。
契丹人的馬和詩,一頭連著大地,一頭連著天空。他們跨馬禦詩,在茫茫草原馳騁,在浩浩天際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