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媒體人"到"公益人"鄧飛:微小如穗粒也要細拾起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6-2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推動慈善事業的産業化發展

  2016年對於中國慈善界註定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因為今年9月1日,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將頒布實施。這部《慈善法》歷經10年的調研起草,令慈善界萬眾矚目、翹首以待,如今終於塵埃落定。

  鄧飛對於這部即將實施的《慈善法》寄予了很大期望。最讓他興奮的是,《慈善法》規定,設立慈善組織直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即可。此外,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即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

  登記難和資源困境,一直是壓制民間慈善生長的兩座大山。長期以來,中國對慈善組織實行雙重管理制。成立民間慈善組織,需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且要找一個政府機關或黨政部門做主管。而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權則屬於稀缺的公益資源,基本上都集中在官辦的基金會和慈善會手中。

  “《慈善法》的推出等於解放了慈善。一方面簡易了登記手續,可以讓想做慈善的人更加容易地進入慈善領域、成立慈善組織。另一方面實際上是把公募權從國營基金會里拉出來,分享給所有想做慈善公益的個人和群體。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鄧飛評價説。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教授劉培峰與鄧飛的想法不謀而合,他總結説:“(新慈善法)實際上為更多民間慈善組織名正言順進入慈善領域鑿通了長期淤積的渠道。”

  “那樣會把大量社會資源,引流到慈善公益領域裏來。我們可以想像,在今年或者是明年,會有更多的資本和人 才,甚至是精英流入到慈善領域。行業水準會得到整體提高。”鄧飛興奮地説。這便是鄧飛期待的“慈善産業化”。“我們把慈善交還給社會,交還給市場,讓人民 來選擇,讓市場來淘汰。中國的慈善才會像中國的經濟一樣,具有活力,並且有秩序,還能可持續。”

  《慈善法》在此方面的重大突破,正體現了本屆中央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思路。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佈置今年重點工作時指出: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

  此舉運用到慈善領域,可謂深得民心。

  那麼作為“公權力”的政府,在慈善領域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對 此表示:“首先是法治,為公益慈善作一個明確的制度安排。這個制度安排,一是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慈善權);二是建立使公共資源有效配置和在陽光下運作的 機制;三是保障這些資源有效地用於社會的過程。其次是登記、稅收這樣的行政權力的運作。再次是出現問題以後的執法和監督。此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這次 《慈善法》裏專門一章講到這個問題,即培育和支援。”

  王名也是參與本次《慈善法》起草的重要專家。他認為,“這次的《慈善法》是一個里程碑,對整個公益慈善事業 的發展、社會治理創新、社會轉型,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安排。無論是從立法過程,還是現行的立法框架,抑或是從法律出臺後所可能形成的制度空間來看,這次的立 法都是非常成功的。”

  慈善的新意

  鄧飛微信的個性簽名是“微小如穗粒,也要細拾起”。

  這正體現了他“微公益”的理念。“我們很多很多的人很微小,但是我們聯合起來就是很大的力量。而且我們主要依賴的也是微網志、微信這樣的新工具。”

  目前,國內慈善事業越來越借助新媒體工具。據《2014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 助資訊中心發佈),2014年,國內某三大線上捐贈平臺和淘寶公益網店共募集善款4.28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42.6%,呈現大幅度增長趨勢。其 中,通過微網志和微信等移動客戶端捐贈人數佔總人數的68%,捐贈金額佔61%,手機捐贈已超過傳統的電腦捐贈成為主流。線上捐贈的捐贈者以青年為主。某在 線捐獻平臺參與捐贈的網友中,95.7%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2015年9月7日至9日,數百家公益組織、知名企業、明星名人、創意傳播機構還共同發起了首個“中國網際網路公益日”。

  不僅捐贈渠道“新”,國內慈善項目的創意也越來越有“新意”。

  從2015年開始,鄧飛將注意力從幫助孩子,逐漸轉為幫助孩子的父母。“因為我們認為,幫助孩子很迫切很重要,但還是一個輸血的過程。我們要可持續,就要幫助孩子的父母,幫助他們在鄉村提高收入。”

  鄧飛的這個慈善項目叫做“e農計劃”,主要是幫助鄉村推銷農産品,以及風景旅遊資源,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鄉村的自我造血,使鄉村的家庭能夠團聚。

  此外,徒步、跑步、騎行、馬拉松以及越野等“運動公益”也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挑戰8小時”、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善行者”、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的“一個雞蛋的暴走”、阿拉善SEE的“穿越賀蘭山”等一大批運動公益項目先後啟動。

  環保公益也越來越受關注。2015年,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提起了首例民間環境公益訴訟案,並以環保組織的 勝訴告終。該案為首個由社會組織作為原告的環境公益訴訟,也是首個涉及生態破壞的公益訴訟案件,同時也是第一例獲得“環境公益訴訟支援基金”資助的案件。 該案標誌著我國的環境公益訴訟進入一個新時代。

  人才一直是慈善事業的短板。面對慈善公益人才短缺的現狀,各類慈善人才培訓機構及培訓項目也如雨後春筍般涌 現。 2015年4月26日,由民政部和清華大學聯合發起的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成立;11月12日,由深圳市亞太國際公益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成立;鄧飛也創立了“青螺學堂”,聚焦貧困縣的年輕人。此外,國家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等政府機構和慈善組織也經常開展慈善培訓活動,為我國的慈 善事業輸送人才。

  2014年的全國“兩會”,首次將慈善事業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重視。今年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支援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和社會互助、志願服務活動。完善鼓勵回饋社會、扶貧濟困的稅收政策。

    來源:央視

     1   2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