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美麗中國>
上海:長壽志願者指導中心創新為老服務模式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5-26  責任編輯:李艷娜

圖像

  “為老年人設計別樣的服裝、統籌老年ipad電子樂隊、為老人搭建置換物品的同心巴士轉机站……”辭掉工作,“80後”顧霖先後花掉自己的十多萬元積蓄,在普陀區創辦了上海長壽敬老志願者指導中心,組織和引導志願者長期為老年人服務。

  志願者中年輕人居多,顧霖利用他們各自的專業和特長,為老年人提供學電腦、學保健等不同類型的個性服務,這是老人們眼中“最萌年齡差”帶來的意外收穫,也是老人們最感動的精神鼓勵。

  全國首家把老年人日托中心軟體建設和青年人“孝道”教育相結合的民間組織,是顧霖對自己敬老事業的定位。這位“80後”負責人口氣有些“狂”,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許許多多中國獨生子女一代感嘆無力養老之時,他的敬老之路還將繼續走下去。

  不壯闊,但有點“幸福”

  “我們不想再現老人在學雷鋒日被安排洗了7次澡的‘事故’。”這是顧霖養老之路最直白的開始。

  “經常有人問我,一個而立之年的年輕人,為什麼放著好好工作不找,經常跑到養老院,不賺錢回家還要往裏面搭錢?”顧霖説剛開始時自己也有一點迷失,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覺得幸福。“敬老就是我的工作,我享受這份工作本身帶來的幸福感,也希望把孝道推而廣之,讓更多人明白什麼才是人世間珍貴的東西。”顧霖説。

  2000年,顧霖畢業後來滬尋求發展,他此前與此後8年的人生經歷實際上都與敬老無關。經常與父母聊天談心嗎?不會。為父母捶背做飯嗎?也幾乎沒有。

  變化,自2008年的冬天開始。上海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及綜合型助餐服務示範點開始籌辦,在一家餐飲企業工作的顧霖被派駐當運營經理。這是他初次與老年人交流如此密切的時光,也是他反思與改變的“陣痛期”。

  “那麼多空巢老人,遠不僅是吃飯有沒有著落的問題。”寂寞的老人,越來越多地把這位分內工作是餐飲的年輕人,當成電腦老師、英語老師和溝通夥伴;而顧霖,也把工作日益拓展到其他活動領域。

  最初的活動只有開設電腦課,哪怕聽課的學生只有5名。剛開始,他的學生施老伯説想學電腦,於是約定每週一課,此後學生又增至四五人。但這每堂一個半小時的課程,至少有一小時在聊天。

  “上海的老年人很有都市特點,尤其中心城區的,多受過教育,子女也很有成就,因此對自己的期望值更高,越發沮喪于與時代脫節。”顧霖説,在這座全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的城市,讓人數眾多的老年人保持與時代同步,對迎戰城市老齡化挑戰“很重要”。因此,這堂不像電腦課的電腦課,他還會繼續。

  如此一來,與企業的商業訴求發生衝突。2009年,志願者已經有80多個,顧霖越來越感到精力有限,老闆也嫌他“不務正業”。同年3月,顧霖提出了辭職,兩個月後創辦自己的敬老組織,從白領變為“只出不入”的志願者。

  創新為老服務

  和老人們待久了,顧霖發現他們最需要的是陪伴。所以,他開始利用雙休日,約幾個朋友,帶上水果,到養老院陪老人聊天。後來年輕人們開始嘗試在網上招募志同道合的朋友,服務點從一個發展到10個。

  家人的支援,給了顧霖莫大的鼓勵。他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在社會中召集有愛心的敬老志願者。沒有資金,他自己拿出十幾萬,沒有場地,他走遍每個社區街道去申請。2010年5月,在長壽路街道的支援下,上海長壽敬老志願者指導中心正式註冊成立,成為上海首家以敬老為內容的義工組織。擁有近200名的敬老志願者隊伍之後,中心也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各式主題活動服務了,顧霖也回到了自己的初衷———組織不平凡的敬老活動。

  上海長壽敬老志願者指導中心的活動看起來常規:老年趣味電腦課堂、老年人生活護理小百科、視障人士敬老社區行、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當然,也有些活動挺新穎,如佳片有約、耳朵想旅行、足不出戶遊世博、老年金婚公益照相。只不過,這群80%均為“80後”的志願者,年齡最小的為高中生,團隊交流主要通過網路群聊,對他們而言如此活動是不是過於普通了?

  顧霖翻出了一大疊活動記錄。每一次活動,他都參與前期策劃、聯絡,並在活動當天到現場與志願者一起收集老人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志願者的收穫感言。參加“老年金婚公益照相”的張阿婆説:“記得上一次和老伴照相是40多年前,幾經搬遷相片也遺失了,今天感謝你們辦了這麼好的活動,讓我們重溫那時的甜蜜,也彌補了終身的遺憾。”還有一名已經兩年沒有回家的外地誌願者,覺得自己在上海沒有混出名堂,無顏回家面對長輩。通過活動中與老人的交流,他領悟到其實老人在物質上並不要求晚輩什麼,他們缺的更多是每天的問候。他説,從此“敢回家了”。

  “其實,老人也只是喜歡和我們接觸,看到年輕人就開心,並不在乎有什麼新奇特的,更在乎的是持之以恒。”顧霖認為自己的努力很必要,眼下,他已經把深受老年人喜歡的活動匯整合冊,通過“點菜”的功能表化服務模式,促進組織標準化發展。

1  2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