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只對準一個城墻口衝鋒”——與任正非面對面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5-16 責任編輯:李艷娜 |
創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鵝’,也是在我們的咖啡杯中飛” 記者:歷史上很多大公司幾乎在一夜之間倒閉了,就像在《創新者的窘境》裏寫的一樣。您有沒有這種憂患意識? 任正非:至少在大數據傳送這個領域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即使有“黑天鵝”,也是在我們的咖啡杯中飛。我們可以及時把“黑天鵝”轉化成“白天鵝”。我們內部的思想氛圍是很開放自由的,“黑天鵝”只會出現在我們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們這裡已經匯集了世界主要的技術潮流。 記者:您對華為的未來比較樂觀,但是您自己也在強調“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為什麼? 任正非: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公司也會懈怠,我們增長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增長完了以後會不會變懶呢?我們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二,我們國家一定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物權都有物權法保護了,至少智慧財産權要等同於物權。國家要保護智慧財産權,才能有發明。 記者:前段時間您和愛立信簽訂了一個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任正非:是的,簽訂後我們公司高層歡呼雀躍,因為我們買了一張世界門票。我們一個普通員工寫了個帖子,説“我們與世界握手,我們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如果我們保護原創發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創,最後這個原創就會發展成産業。 修寬航道:“主航道只會越來越寬,寬到你不可想像” 記者:企業間的競爭其實挺殘酷的,但剛才聽您講到和國外的競爭對手可以自如地對話,這是怎麼做到的?不是都講企業競爭搞焦土政策嗎? 任正非:那是別人説的焦土政策,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華為是小公司的時候就很開放,和別人總體都是保持友好的。為什麼我們在國際市場有這麼好的空間?因為我們智慧財産權的“核保護傘”建立起來了,這些年我們交了那麼多的智慧財産權費給別人,當然我們也收了非常多的專利費,和那麼多公司簽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本身就是友善、尊重別人嘛。我們現在發展速度比別人快,進入的領域比別人深,我們還要顧及世界的發展。 記者:華為都是在主航道作戰,那現在主航道是越來越寬了呢,還是越來越窄了呢?競爭對手是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強了,還是怎樣一個情景? 任正非:主航道只會越來越寬,寬到你不可想像。我們現在還想像不出未來資訊社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只是把航道修寬了,在航道上走各種船,遊艇啊、貨輪啊、小木船啊,是別人的,運營商也只是收過路費。所以我們要跟千萬家公司合作,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管住“兩條堤壩”:“政府最主要還是建立規則” 記者:在深圳,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怎樣?您對政府有什麼建議? 任正非: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較好的一點,是政府基本不干預企業的具體運作。法治化、市場化,其實政府只要管住這兩條堤壩,企業在堤壩內有序運營,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還是建立規則,在法治化和市場化方面給企業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記者:深圳創新型經濟如何走在全國前列? 任正非:深圳就是要率先實現法治化、市場化,這方面要走在全國前面。打智慧財産權官司,法庭要公正判決。 記者:過去有一個階段,珠三角地區被稱為“世界工廠”。您怎麼看這些年珠三角走的世界工廠之路?這條路對創新發展、創新驅動有怎樣的價值? 任正非:20多年前你來華為看,會覺得華為是家快關閉的工廠。我們是利用兩台萬用錶加一台示波器在一個爛棚棚裏面起家的。我們曾經也是落後工廠,落後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廠還可憐。 演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珠三角大量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到東南亞去了。你不能只看珠三角有少數高科技公司成功了。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你只要給他條件,他就會改進自己、趕超自己,慢慢就會發展。高科技公司也需要“低科技”的零部件。 記者:也就是説,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製造業的支撐,所謂高科技也是沒有基礎的? 任正非:是的。我們的高科技是由多少“低科技”組成的?每個零件都是高科技嗎?不可能。我們的産品是由多少零件組成的?以前買這些零件,我們都是付人民幣,到東莞提貨,現在是付美金,到東南亞提貨了。 走向繁榮:“鋤頭一定要種出玉米,玉米就是實體企業” 記者:您覺得現在抓住國際機遇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重點應該是在哪些方面? 任正非:第一,減稅,先把稅減下來。減稅可以帶來企業持續減負,從而增加更多投資和創新,企業有錢搞研發,這樣就可能得到休養生息和喘息的空間,産業就能做大,稅基也大了。第二,改變勞動和資本的分配機制。華為這些年勞動與資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經營增值部分,按資本與勞動的貢獻設定一個分配比例,勞動者的積極性就起來了。 記者:創新跟改革開放是什麼關係? 任正非:創新就是釋放生産力,創造具體的財富,從而使中國走向繁榮。虛擬經濟是工具,工具是鋤頭,不能説我用了五六十把鋤頭就怎麼樣了,鋤頭一定要種出玉米,玉米就是實體企業。我們還是得發展實體企業,以解決人們真正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中心,才能使社會穩定下來。 記者:有人説這些年改革的動力有弱化的現象,您怎麼評價? 任正非:我認為如果每個人都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實現不了,它的動力就弱化了。但真真實實的是,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轆轤籬笆狗都沒有變,你怎麼能變成“富二代”呢?如果我們抱著一種努力創造、緩慢健康成長的心態,每個人的滿意度就提升了。 戰略耐性:“沒有理論的創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記者:美國矽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國創新的希望何在? 任正非:高科技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沒有理論基礎的創新是不可能做成大産業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論基礎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長時間。我們搞科研,人比設備重要。用簡易的設備能做出複雜的科研成果來,而簡易的人即使使用先進的設備也做不出什麼來。 記者:中國有可能成長出許多個“華為”嗎? 任正非:可以的。第一,小企業做大,就得專心致志為客戶服務。小企業特別是創業的小企業,就是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真心誠意為客戶服務。小企業不要去講太多方法論,就是要真心誠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賣出去的。只要真心誠意去對客戶,改進品質,一定會有機會。不要把管理搞得太複雜。第二,先在一個領域裏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個“螺絲釘”。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脹。我始終認為企業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發展。 泡沫經濟對中國是一個摧毀,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搞科研。一個基礎理論變成大産業,要經歷幾十年的功夫,我們要有戰略耐性。要尊重科學家,有一些人踏踏實實做研究。如果學術研究泡沫化,中國未來高科技很難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著急,不要大躍進。沒有理論的創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我們公司在世界資源聚集地建立了20多個能力中心,沒有這些能力中心科學家的理論突破,就沒有我們的領先世界。中國必須構建理論突破,創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為大産業。 記者:您説的理論創新是指基礎研究? 任正非:理論創新比基礎研究還要超前,因為他寫的方程也許連神仙都看不懂,就像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寫的引力場方程,當時誰也看不懂,經過許多科學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終於證明理論是對的。很多前沿理論突破以後,人類當時都不能理解。 記者:華為聘用的國外科學家很多? 任正非:我們海外研究所的科學家大多是外國人,所長是中國人,所長就是服務。我們“2012實驗室”現在有700多位科學家,今年會到1400多人。 記者:高科技發展應該以基礎理論為支撐? 任正非:有理論創新才能産生大産業,當然有技術創新也能前進。日本一個做螺絲釘的小企業,幾十年只研究螺絲釘,它的螺絲釘永遠不會鬆動,全世界的高速鐵路大都是用這個公司的螺絲釘。一個螺絲釘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我去過德國的小村莊工廠,幾十年就做一個産品,打出的介紹圖不是説銷售了多少,而是佔世界份額多少,村莊企業啊! 記者:就您在華為成長過程中的感受,我們國家在未來一輪經濟週期怎樣才能“搶佔”高新技術的一席之地? 任正非:首先不要有“搶佔”這個概念,一搶,就泡沫化。就是踏踏實實做基礎,融入世界潮流,與世界一同發展,分享世界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