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辭職司長”王振耀如何與比爾•蓋茨等企業家聯手辦學?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2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照片

    籌備工作組並未考慮與高校合作建立公益學院,他們希望公益學院能獨立決策,自己掌控命運。王振耀稱此次合作為“機制性的兩大文明的無縫對接”。 他與五方出資人目的一致,公益學院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益教育事業”。作為首任院長,他責任重大。

    那天夜裏,他設想著公益學院令人激動的未來,以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一夜沒能入睡。

    難題很快便來了。

    比爾·蓋茨和瑞·達利歐得知亞太教育基金會在深圳成功落地,提出11月中旬相約一同來華參加公益學院成立典禮,一下急壞了王振耀。只剩1個月時間,籌辦公益學院需要深圳教育局的前置辦學許可,要民政局頒發民非登記證書,學院落地深圳前海,還需要前海管理局批准。“各種手續準備,中間再有假期,至少也要3個月。1個月可能嗎?”

    馬蔚華再與深圳方面溝通,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援,深圳市委書記、市長特批,三大局特事特辦。“給了很多政策性優惠和便利,很快便批准了。”王振耀所説的“很快”,快到從提交申請到批准,前後只用了20天。

    2015年11月12日,公益學院成立發佈會如期舉辦。

    王振耀感慨,“開放有多厲害!深圳開放的大網像打魚一樣,把比爾·蓋茨、把瑞·達利歐,把這些慈善家,統統像魚一樣網在裏面。”

照片

    並非一窮二白

    16年前,王振耀到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政府管理碩士學位。當時非營利組織管理就是特別重要的一門課,在公共管理相關課程中,這門課大概佔比40%。

    “怎麼能佔這麼大比例?” 王振耀很不解,“弄這個幹啥?主要應該是政府管理才對。”

    他偶爾去旁聽,從救災救濟角度出發,覺得中國“好像不太需要”。

    即便是16年後的今天,企業管理者對公益的理解仍很單薄,社會組織百萬年薪難覓優秀高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公益慈善力量仍在等待,等政策再做突破,也等專業人才出現。王振耀至今覺得遺憾,非營利組織管理是中國早就該補上的一門課。

    做公益研究院院長的5年裏,王振耀致力解決這一問題。公益研究院最初開設的公益講堂、講座至今受眾已有上萬人。

    2013年,公益研究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慈善學院合作,開設“國際慈善管理EMP班”,培養優秀慈善機構管理者,現已開辦4期。

    今年春,公益研究院的“全球善財領袖計劃”也宣告啟動,這一計劃聯合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洛克菲勒慈善顧問機構、中法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東西方中心等全球知名機構,受眾是中國最具資源和創新力的高端財富人群。社會創新、影響力投資、藝術慈善、家族傳承都是其重要的教學模組。但又不止於此,它更是一個富豪轉向慈善家的交流互動平臺。瑞·達利歐已出資500萬美元支援該項目。

    包括EMP、GPL項目在內,公益研究院所有有關公益慈善教育的內容,未來都將移植到公益學院。此外,社會企業家項目(EMSE)也是公益學院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王振耀創立公益研究院之後,中國陸續出現一些“慈善學院”及社會管理人才培訓項目,側面反映了行業人才需求。

    “大家能辦的事,我就不辦了,不要跟大家形成平面競爭。” 現在,王振耀想更深入一些,通過公益學院嘗試新的突破。

    為公益學院設定戰略方向,是王振耀最為重要的工作。培養誰?將學員培養成怎樣的人才?以何種方式培養?公益學院要承載哪些內容?王振耀為這些問題投入了大量精力。

    公益學院目標在於培養榜樣型慈善家和高級公益慈善管理人才,它要立足國際,建立新型慈善知識體系的專業型智庫。教學方面,將採用學術指導、實踐引領和訪學研修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學員進行綜合培養。慈善家、公益慈善組織高級管理人才是主要受眾。

    “這家公益學院甚至可以叫社會創新學院,打通商業跟慈善,讓二者彼此融合,培養大量的社會企業家,實現創新。這將為社會進步帶來更大的效果。”徐永光告訴《中國慈善家》。

    王振耀對此很認同,“我們主要培養公益慈善組織高級管理人才,兼顧培養企業家去發展社會創新,永光的定位是對的。”

    王振耀用5年時間見證了中國富豪群體正在進行中的轉變,公益研究院一直重視企業家向慈善家的轉型,為大量企業家及其創立的基金會提供一對一長期諮詢。這也成為公益學院與其他公益慈善類教育機構和培訓項目形成差異化定位的經驗積累。

    要實現差異化,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公益研究院大量的國際資源優勢凸顯。

    《中國慈善家》記者與王振耀見面時,他正站在電梯口與一群外國朋友話別。“剛剛是巴黎政治學院的副院長,來跟公益學院洽談合作的。”王振耀説,類似的合作有很多。

    公益研究院創辦時,可謂一窮二白。五年中,國內外開設公益慈善相關專業的著名高校、大型公益慈善機構、慈善家族等資源大多被公益研究院囊括。王振耀已將公益研究院打造成了一座橋,成為中國與世界進行民間公益慈善交流的最重要渠道。

    包括巴黎政治學院在內,哈佛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慈善學院、斯坦福大學、羅格斯大學、牛津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國際名校,都是公益學院的合作單位。導師資源、學術資源以及合作機構甚至國際慈善家族的積累,讓公益學院一誕生便具備了國際化的高起點。

    “這五年我們基本探索出了一套新的知識結構。要知道,形態變了,光講課背下來,不行,還得有案例,還得有實踐導師來講。這兩個還不夠,你得去看、去參與。住到洛克菲勒莊園裏,體會百年慈善家族的文化。”王振耀説。

     1   2   3   4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