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機構解析留守兒童保護需要哪些步驟 |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07-08 責任編輯: 李艷娜 |
|
6月9日,據畢節留守兒童自殺事件過去近一個月,大家的討論從兒童福利制度到法律建設再到戶籍制度、經濟模式,從心靈關懷到社工如何介入。那麼,具體到操作層面,最實際有效的行動需要有哪些步驟?社工介入的難點是什麼?有經驗的機構最有發言權,聽聽他們怎麼説。 三級干預模式 國際計劃在亞洲11個國家開展的“社區兒童保護機制”中,採取了許多機構通用的三級干預模式。國際計劃的管楨介紹,在兒童保護網路中,離兒童最近的是家庭、社區,其次是基層服務和國家層面的服務。“我們也出過預算報告,在預防層面每投入一美元,將會節約7美元的成本預算,這個性價比較高,也是對兒童來説最好的保護。” 三級干預模式中,最主要的也是預防和回應。一級干預,針對所有兒童,主要是針對家長、老師和孩子的宣傳教育、公共預防、意識提升;二級干預是針對有風險的家庭,比如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的孩子、殘疾兒童,或者偏遠貧困地區的兒童,這些兒童的風險,要比一般孩子高,針對這一類群體,要做早期干預和家庭支援;第三級,是指孩子已經遭受到了暴力,需要馬上給予更專業的服務,個案管理、相關部門應對機制都要啟動。 國際計劃在項目社區成立村級事務小組,這個小組中包括了村支書或者村長作為牽頭人、婦女主任,以及民政系統在基層的工作點等。每個社區(村)建立一個叫做兒童幸福家園的平臺,每週定期開展兩次主題活動,活動內容包兒童的意外傷害預防、兒童營養教育、早期養育和發展等服務。這個家園裏同時也成立兒童委員會跟家長委員會,確保兒童和家長的充分參與。針對兒童保護機制,國際計劃已經開發了一些基礎文本,如《社區兒童保護機制運作指南》、《社會心理支援社區手冊》、《兒童自我保護培訓手冊》、《學生自我保護手冊》、《積極的教育方法》,都是意識提升範疇的。“我們沒有另起一套新的組織或機構,只是加強現有的人力資源跟服務網路。”管楨説。 在預防和早期干預的同時,要建立基於社區的報告和回應機制,更嚴重的兒童暴力案件,能夠及時報告;還要進行協調和轉借,在需要專業服務的時候,可以轉借到其他機構。 通過對10個國家社區兒童保護機制的評估,國際計劃總結了一些可行經驗和建議: 讓兒童小組代表參與到社區的兒童保護機制中,加強兒童自我保護培訓; 針對父母和主要監護人推廣積極養育法; 制定村規民約,利用一些積極的當地傳統; 做出社區風險和資源測繪圖,就是讓社區的成員和兒童,把社區的潛在風險和有利資源總結出來; 對警察培訓,建立對兒童友好的警察局,讓兒童在遇到暴力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從警察那裏得到幫助; 加強男性的參與,在評估中發現男性的參與是不夠的; 倡導並且建立綜合的政府兒童保護數據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