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擘畫生態文化新藍圖⑤】邵武二都國有林場:做活“林”文章 走出“綠富雙贏”之路
更新時間:2024-01-26 09:42:10 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創建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是推進福建林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充分展現福建在推動林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中的積極作為和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由福建省林業局指導,中國網海峽頻道策劃推出“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擘畫生態文化新藍圖”主題活動,對2023年度“第三批福建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進行實地采風,呈現福建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中的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

冬日清早,微冷的風吹拂過杉木林,穿著一身迷彩服的劉紅躍和護林員們一道上山,在南平邵武市二都國有林場森林綜合經營示範區內的一片新栽培淫羊藿種苗土地上忙碌著。作為林場的場長,這正是劉紅躍日常工作中的一幕。“這裡的草不能拔太乾淨,不然小動物沒得吃,只能啃我們種植的中草藥葉子。”劉紅躍指著種苗葉上大小不一的圓洞説,隨著林場生態日益好轉,一些野生動物頻繁出現,且種類也隨之增多。

image.png

邵武市二都國有林場場長劉紅躍(右一)在指導護林員開展種苗培育工作  張曉玲 攝

在劉紅躍看來,野生動物持續增多的背後,是邵武市二都國有林場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向好的體現。為致力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林場聚焦破解森林資源保護與企業持續發展的難題,以實施森林資源綜合經營實驗為突破口,加快綠色轉型,探索出了上層保護林木資源、中層發展森林康養、下層發展林下經濟的生態空間分層利用模式,走出了一條森林綜合經營利用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image.png

二都國有林場一角  張曉玲 攝

挺起深山明珠的“生態脊梁”

深山明珠,林中公園。走進二都國有林場森林綜合經營示範區,只見蒼天林木聳入雲霄,一階階枕木鋪就而成的生態森林步道直抵深山。拾階而上,蟲吟鳥鳴、山風過耳,構成了一幅綠美生態畫卷。

image.png

二都國有林場森林綜合經營示範區  張曉玲 攝

“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林場的年林木採伐量由2013年的2萬立方米減少到 2023年的不足0.5萬立方米,隨著傳統的生産經營模式不能支撐起企業生産和發展,這也倒逼我們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加強森林資源培育,不斷優化林分結構,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劉紅躍介紹,林場以單一針葉林改針闊混交林、單層林改復層異齡林、一般用材林改特種珍稀用材林三大方向為主要發力點,開展森林品質改造提升行動。

image.png

二都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培育  張曉玲  攝

二都國有林場經營區總面積10.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4.5%。過去5年來,林場通過林下套種鄉土闊葉樹種和營造混交林等多種手段,促進森林形成多樹種、多層次、高價值的健康穩定近自然人工林,累計完成綜合改培、間伐套種、間伐撫育森林面積2萬餘畝,實施針闊混交作業7935畝,建成森林資源綜合經營整合示範區2662畝,緩解地力衰退1.45萬畝,降低經營成本912萬元,交出了一份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分答卷。

煥發“世遺1號”的康養活力

于綠色生態長廊,串聯沿線極致自然人文風光。二都國有林場是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世遺1號”風景道的重要路段。“為了讓群眾在綠水青山中盡享生態福利,我們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世遺1號’風景道核心區建設為契機,總投資5.6億元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大武夷二都養生谷’,進一步完善旅遊觀光和休閒娛樂服務,實現一、二、三産業有效閉合迴圈,推進森林康養産業發展。”

image.png

“大武夷二都養生谷”示範區建設  張曉玲 攝

據介紹,當前,大武夷二都養生谷首開示範區建設已經完工,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區觀光步道接近完工,同時正籌建“科技特派員”成果展館、林業發展場史館。谷內綠草茵茵,流水潺潺,成為市民親近自然、健康養生的網紅新亮點,林場綠色轉型高品質發展漸入佳境。

自擔任二都國有林場場長以來,劉紅躍堅持珍稀植物保護、開發、利用,建成了一個集科普、觀光、識別、採摘、品嘗為一體的100畝百草園科普基地,園內種植黃精、鐵皮石斛等名貴中藥材達上百個品種。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共建發展,建成“福九味”科普文化步道、“道地藥材谷”、國醫館、品香館、藥膳館等極具中醫藥特色的一批康養場所,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等院校開展對接,建設教研實踐基地,形成産教深度融合。近三年,本地職業中專中醫藥專業學生在林場開展校外實訓活動達160多人次。

“為實現‘不砍樹也致富’的目標,我們利用森林資源和場區現有建築,將林下原生態種植和中醫養生相融合。”劉紅躍説,林場通過打響‘康養牌’,把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轉化為合理的經濟收入,促進林下中藥材就地銷售、就地增值和林區勞動力的就地轉化,為推進“兩山”轉化提供良好示範。

做活“林下種植”的綠富文章

“為了讓林木‘活’起來,村民‘富’起來,我們通過創新林下空間流轉機制,在全國率先發展以倣野生種植名貴中藥材為主的林下經濟。”劉紅躍介紹,二都國有林場經過10多年探索,積累了名貴藥材倣野生種植的成熟技術,其中《金線蓮優良種質選育及倣生態關鍵技術研究與運用》項目研究成果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四屆“中國林業産業創新獎”。

“我們林場在全省範圍率先發放‘林下空間經營權證’,創新了‘森林資源+’經營模式,引進社會資本500多萬元投入林下種植,同時拓寬了‘森林生態銀行’運營功能,盤活林下閒置資源近2000畝,通過林地流轉出租創收38.36萬元。”劉紅躍表示,目前林場建成了金線蓮、鐵皮石斛、淫羊藿、黃精等近萬畝林下種植基地,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産業發展之路,助力鄉村振興。

image.png

二都國有林場鐵皮石斛林下種植基地  張曉玲 攝

為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群眾,二都國有林場還為當地林農提供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每年舉辦人才技能培訓3至5場次,手把手教會一大批掌握中藥材種植技術的能手,成為新型農業人才的培訓基地。同時吸納500余戶林農參與到林下種植、森林康養等新業態中就業增收,2023年支付勞務工資達750余萬元,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就業基地”。

邵武市水北鎮上坪村村民謝福壽,曾是二都國有林場的一位務工人員,在林場工作的5年時間裏,他通過培訓學習,鑽研掌握了中藥材種植技術。此後,他回到村裏承包了近百畝梨園,開始在梨樹下嘗試種植鐵皮石斛。同時,他還成立了一支勞務合作服務隊,帶動了周邊村莊剩餘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幫助當地林農共同實現增收致富。

謝福壽的發展故事只是二都國有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生態富民的一個縮影。作為第三批福建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近年來,二都國有林場特別注重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不但在探索森林資源“綜合體”經營模式方面敢當綠色轉型先鋒,還用“不砍樹也致富”的生動實踐,帶動林農走上生態惠民之路。

作為林場綠色保護的“勤衛兵”,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劉紅躍表示,要持續做好資源培育、森林保護,讓林場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利用林場森林資源優勢繼續發展林下經濟,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發展森林康養,力爭三年內把“大武夷二都養生谷”建設成為全國首家植物能量養生基地,築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謀普惠民生福祉。(張曉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