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首屆中國(武夷山)竹業博覽會盛大開幕
更新時間:2024-01-07 16:26:19 來源:中國網

1月5日,以“以竹代塑·綠色生活”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武夷山)竹業博覽會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福建省政府副省長林瑞良,中國林學會理事長、原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原副會長王錦珍,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二級巡視員謝立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官本,中國林業産業聯合會副會長、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宋維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駐會副會長王志傑,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柳冠中,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國家竹産業研究院院長于文吉,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鄭強等領導嘉賓,各地竹商、竹企代表出席開館式。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在開館式上致辭,市長林建主持開館式,羅志堅、林斌等市領導參加活動。

林瑞良在致辭中説,竹産業是福建的優勢産業、特色産業,近年來,福建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把小竹子做成大産業”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動竹産業全鏈條發展,全省筍竹加工企業2300多家,全産業鏈産值超千億元,竹産業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穩農增收的重要産業和關係幾百萬群眾生計的重要民生産業。下一步,福建將重點從抓好科技創新、抓好龍頭企業培育、抓好竹林規模化撫育、抓好商業模式創新、抓好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著手,不斷推動竹産業優先發展、快速發展、高品質發展。本屆武夷山竹博會充分展示了福建省竹産業發展最新成果,也為全國竹産業合作提供了交流平臺。希望進一步把武夷山竹博會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盛會,為産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張志剛在開館式上致辭。他説,南平武夷山作為茶的世界、竹的海洋,以豐富竹資源為支撐的竹産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統籌做好“竹産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這篇大文章,對福建省乃至我國盛産竹子的廣大地區,都會産生影響深遠的示範效應,將為我國可再生的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産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闖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也為防止氣候變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各國共同追求目標作出實在貢獻。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以竹代塑”、發展綠色産業的前行路上走得更有力量。

袁超洪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活動的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説,這些年來,南平始終牢記囑託,堅持全竹利用、全鏈開發,統籌做好“竹産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四篇文章,竹産業發展路子越走越堅定,竹産業金字招牌越來越亮眼,竹産業已成為帶動鄉村振興和富民強縣的支柱産業。當前,南平市正在努力從“一根竹”上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南平實踐”,期待與國內外共用竹産業發展機遇,共同把竹博會打造成全國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竹業盛會。希望與會嘉賓幫助南平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在“竹”夢前行中一起“點”竹成金,讓南平全竹産品“買全球·賣全球”,讓竹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大眾。

image.png

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發佈面向碳中和的竹林碳匯空天一體化精準監測技術與裝備研發成果 施德書 攝

開幕式上,國際竹藤中心發佈“竹白皮書”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發佈面向碳中和的竹林碳匯空天一體化精準監測技術與裝備研發成果;烏克蘭國家工程院院士作“以竹代塑”政策解讀。

據了解,本屆武夷山竹博會是全國竹産業領域面積最大的展會,展會面積3萬平方米,標準展位1070個。來自全國11個省及9個重點竹産區的523家參展企業精心打造了48個特裝館,並將與19個省的3000多家採購商、經銷商和科研機構建立供需對接。展會設置竹産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竹衍生五個主題展區,涵蓋竹家居、竹建材、竹工機械、竹工藝品、竹金融産品、竹産業上下游配套輔助産品、筍竹食品等全産業鏈産品,多元化展示南平市竹産業完整産業鏈條和豐碩品牌成果。展會期間舉辦竹建築設計和應用、以竹代塑、竹工業設計等多個專項活動。

image.png

推動“以竹代塑”促進“綠色消費”研討會  施德書 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推動“以竹代塑”促進“綠色消費”研討會在竹博會期間同步舉行。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鄭強、國際竹藤中心研究員王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吳良如,分別作題為《關於竹材料發展的若干思考》《抓住以竹代塑産業發展機遇,落實具體行動計劃》《竹資源智慧採運收儲裝備技術展望》《竹筍——來自森林糧庫的未來食品》主題演講。

在研討會圓桌對話環節,南平市林業局局長謝騰輝、武夷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院長趙升雲以及各地深耕竹産業的企業家代表共話竹業發展大計,推進“以竹代塑”産業發展,為南平市竹産業綠色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

本屆竹博會為期三天,從1月5日持續至7日,竹博會由中國林業産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共同主辦。(施德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