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福建晉江:拓展空間,打造特色夜間經濟集聚區
更新時間:2023-12-29 10:43:59 來源:中國網

五店市傳統街區位於福建晉江市區最核心地段,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正確處理工業化、城市化關係”和新型城鎮化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重要指示精神的成果,于2022年8月獲評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街區內遍佈著宗祠、寺廟、民居、商鋪等多樣性建築130幢,保留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傳統風貌建築81幢,傳承高甲、木偶、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集納優秀傳統文化,引領文化創意,有“閩南文化新街口 晉江城市會客廳”之稱。

培育多元化文旅業態,點亮夜經濟

經過多年打造與經營,五店市已成為一個融合生活、娛樂、旅遊、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元業態集聚區,匯集了包括中華老字號、藝術館、書店、傳統文化體驗館、文創、工藝品店、中式餐飲、西式餐飲、日料、南洋菜、咖啡店、甜品店、伴手禮店、民宿、酒吧、公共主題展館等在內的多元業態,很好地滿足了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盡享當地美好生活的需求,成為品質生活和旅遊的承載地。現階段,五店市入駐商家有96家,其中文化類商家49家,餐飲類商家25家,休閒類商家22家。

五店市全年提供夜間遊覽服務,延長旅遊接待服務時長,豐富夜間文旅業態和項目,進一步點亮夜遊“夜經濟”。街區90%以上的商戶包括書局、陶藝工作室、茶館、手工藝品店等文化類商戶和酒吧、咖啡廳、餐飲美食店等休閒類商戶均延長夜間營業時長,鼓勵打造“一店一特色”、“一店一經濟”,豐富夜間消費場景。如夜間可在祥雲滙館、蓮花嶼、橙子茶館等特色茶館呷茶、聞香、看戲;在施小姐陶藝工作室、五店市文創中心、由米手作體驗坊沉心於創作;在風雅頌書局、三有書屋看書靜思;在盒止美術館、泰華辰藝術館感受工藝美術之美;在星巴克、漫咖啡、五店市郵局等享受夜間漫時光;在酒吧餐吧裏流連後,留宿于喜園、宛然別院……

自2015年開街以來,街區接待遊客量累計超2500萬人次,年接待量超500萬人次。街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人次及消費規模較大,根據街區客流系統統計,街區夜間遊客數佔比達60%以上,街區商戶夜間營業額佔比達68%,2023年1-3季度累計商戶營業總收入超2億元。

打造夜間消費聚集地,“點燃”夜經濟

自2021年以來,五店市快速轉變思維方式,創新運營模式,提出“五店市立體大舞臺”概念,策劃夜間文化活動,打造夜間特色消費聚集地,重點培育夜間消費集群,進一步“點燃”夜經濟。今年來,開展六大系列主題活動共30余場子活動,街頭非遺表演“街中戲 景中曲”共計306場,“潮起五店市”水池音樂薈46場。

“五店市立體大舞臺”是以五店市桃花疊浪為中心,輻射五店市街頭巷尾,有機整合南音、高甲、木偶、南獅、青年藝術團、樂隊、培訓機構、學校等資源,將美景、美食、非遺演出、樂隊演出等融入晉江民俗文化元素,開展常態化沉浸式文化演出,打造傳統文化沉浸式旅遊新體驗。

目前,五店市桃花疊浪已經成為了五店市遊客夜間打卡聚集地。這裡除了匯集螞蟻私廚、刺桐別苑、家宴、鑲料、尾呀薈等餐飲類商戶,祥雲滙館、蓮花嶼等特色茶館,還常態化開展“潮起五店市”水池音樂薈和夜間燈光秀,吸引了大量的夜間遊客,極大地帶動了街區購物、餐飲、住宿、休閒等産業經濟效益的整體提升,推動街區夜間消費,將街區進一步打造為夜購物、夜美食、夜休閒、夜娛樂、夜住宿、夜旅遊的集聚區。

如“趣·五店市”促消費系列活動橫跨3個月,推出了“夜遊+沉浸式體驗”的新穎模式吸引遊客,滿足廣大青年等主力消費群體的夜間消費需要。以五店市水池玻璃舞臺為中心,舉辦南音、高甲、木偶等沉浸式演出和樂隊LIVE、你好時光音樂會等文藝活動,再配套美食市集、文創市集攤位,培育夜間新經濟,為五店市“夜生活 ”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活動期間街區累計吸引客流量約100萬人次,帶動五店市收益超6000萬元,起到了短時期內聚人氣、促消費的效果。

提升消費基礎夜環境,護航“夜經濟”

作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五店市著力於推動街區夜景燈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解決了街區內夜景燈光設備衰減老化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提升了消費基礎夜環境。

為進一步營造文旅消費夜間場景,釋放文旅消費潛力,五店市在桃花疊浪打造美輪美奐的玻璃舞臺,融合夜景燈光及配套表演,形成極具吸引力的沉浸式夜遊集聚區;在樟井聖泉打造燈光互動音樂噴泉,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形成小區域打卡體驗點,提升五店市邊角區域的夜間場景。

同時,街區設置了五店市警務室、消控室,與晉江公安、消防等機構建立應急聯動機制,組建了一支專職巡邏隊,加強對街區安全秩序的巡邏檢查。街區實現了監控全覆蓋,安全人員24小時值班,有效保證了街區夜間社會治安。消費基礎設施的提升為促進消費升級、提高供給品質、發展夜經濟等提供了有力保障。(陳金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