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晉江市以建設國家沿海漁港經濟區為抓手,推進50個海洋經濟項目,啟動海洋漁業高品質發展倍增計劃,規劃建設5000公頃海洋牧場。
一軸三核兩帶,建設國家沿海漁港經濟區
晉江漁港經濟區位於晉江市南側沿海區域,核心區面積154.78平方公里,項目覆蓋深滬、金井、東石、龍湖、安海等五個沿海鎮,轄區內有遠洋漁船30艘、國內漁船2000余艘,漁民1.8萬餘戶,水産總量在全省連續多年名列前茅,擁有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3家、海洋水産加工系列中國名牌産品1項、省級名牌(農)産品3項,地理標誌商標“深滬魚丸”,“晉江紫菜”被列入全省十大漁業品牌。
據悉,晉江漁港經濟區充分結合漁區發展現狀,以“一軸三核兩帶”的空間佈局投資建設,對傳統漁港區域內,分別佈置有以深滬中心漁港、海洋生物科技園、深滬水産交易市場、海絲公園為引領,縱深發展遠洋漁業、精深加工、交易物流、海絲漁旅、古漁村體驗等全産業鏈協同發展的深滬漁業綜合發展核心區。以圍頭一級漁港、鮑魚育苗、濱海戰地公園為引領,突出閩南漁文化特色的金井濱海休閒漁旅核心區;以白沙二級漁港、海洋科技産業、水産加工産業為引領,結合海上養殖、海洋捕撈、漁港商貿的東石現代化漁業核心區。傳統漁港區域外,分別佈置有依託深滬鎮現有漁業、産業資源,著力發展水産品加工産業的龍湖-深滬精深加工産業帶;毗鄰東石鎮,充分發揮漁品綜合利用等方向産學研基礎的安海-東石海洋科技産業帶。通過經濟區建設、政策引導、産業扶持,最終形成深滬-金井-東石全産業鏈串聯發展的海洋漁業聚合發展軸。
憑藉晉江獨特的經濟基礎、漁業産業、區位條件、營商環境等優勢,結合各重要漁業鄉鎮的發展特點,晉江市對晉江漁港經濟區的功能定位為:①國家級現代化漁港經濟示範區;②海西海洋新興産業示範區;③泉州環灣休閒漁業生態文旅勝地。在實施期末,實現“完善漁港基礎設施,一二三産有機融合,共促互補發展格局,建設生態文旅勝地,構建智慧管理系統”的發展目標。
項目建設初顯成效
自2021年籌備建設晉江漁港經濟區以來,晉江市水産總量在全省連續名列前茅,2021年水産品總量23.91萬噸,漁業經濟總産值176.06億元,2022年農林牧漁總産值45.98億元,其中漁業産值32.29億元,佔農林牧漁總産值的70.22%。。
為了推動全市海洋漁業高品質發展,晉江還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副市長為副組長,各部門、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漁港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項目建設,落實行政管理。項目建成後,將由漁港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轉為漁港經濟區運營領導小組。
據悉,晉江市作為“全國平安漁業示範縣”,長期重視漁港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目前三級及以上漁港共有2座,其中中心漁港1座(深滬中心漁港)、三級漁港1座(圍頭三級漁港)。
形成完備的現代漁業經濟産業
晉江市擁有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3家、海洋水産加工系列中國名牌産品1項、省級名牌(農)産品3項,産業基礎、資金實力雄厚,實施期擬建設5個産業漁港項目,其中4個為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盼盼食品作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其生産線類型較多,申報項目主要為魚腸加工生産線,通過新建海洋食品生産線,優化縣域海洋漁業産業結構,以創建漁業産業特色品牌為目標,充分挖掘海洋食品多樣性,為漁獲産品高值化、精深加工利用創造了新的途徑。通過新建海洋蝦蟹貝殼生物質基新材料生産線,消化了寶貴的海洋可再生生物質資源,改善了漁區廢棄蝦蟹貝殼外殼對産地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況,對沿海漁區綠色低碳迴圈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推動形成較為完備的現代漁業經濟産業鏈條。
豐富多元的漁業文化
據了解,晉江的海洋文化、漁業文化、閩南文化、華僑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輝。晉江擁有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金井金沙灣景區、月亮灣景區、圍頭戰地文化村、海底古森林遺跡、 龍湖衙口沙灘、施瑯將軍廟、東石寨等濱海旅遊資源,還有圍頭戰地文化漁村、塘東“美麗漁村”、福建省濱海休閒度假福地金井鎮等一批濱海文旅名片。晉江傳統習俗包括鮑魚文化節、海峽兩岸(圍頭)七夕返親節、攻炮城、水上抓鴨等涉海文化民俗活動,其中“送王船”民俗文化活動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獲中央財政補獎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下達的7000萬元中央財政資金已按照項目推動進度進行分配,其中晉江市智慧漁港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可使用中央資金1400萬元、東石光渺漁業平臺項目可使用中央資金1100萬元、金井圍頭一級漁港陸域配套項目(一期)可使用中央資金1000萬元、中心漁港港區綜合美化亮化工程(包含深滬漁港港區環保提升工程可使用中央資金1000萬元、深滬漁港港阜避風塘整治項目可使用中央資金1100萬元)可使用中央資金2100萬元、深滬港區後方改造提升工程可使用中央資金1000萬元、金井圍頭村漁民水上安全實訓基地可使用中央資金400萬元。(陳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