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總書記福建考察回訪記
更新時間:2021-03-29 09:09:34 來源:新華網

三月的八閩大地,春風送暖,山明水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曾工作17年多的“第二故鄉”——福建。

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歷史文化街區保護……3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南平、三明、福州等地考察調研。

2020年12月1日,武夷斷裂帶峽谷內雲霧繚繞,村莊若隱若現(無人機拼接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循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進行回訪,感受八閩大地幹部群眾的振奮鼓舞。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在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上取得更大成績。

打牢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明市沙縣夏茂鎮俞邦村,詳細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

曾經貧窮落後的俞邦村,如今樓房成排、綠蔭如蓋、溪水潺潺。

走南闖北、披星戴月,沙縣人把小吃做成了風靡全國的大産業,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俞邦村風貌(2020年11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于1999年3月和2000年8月兩次到沙縣考察,為沙縣小吃發展“支招”。

時隔20多年再赴沙縣,總書記指出:“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産業是關鍵。”

“我們要打造沙縣小吃原材料基地,深度挖掘沙縣小吃文化,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把沙縣小吃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夏茂鎮鎮長張衛華説。

同樣是在沙縣,一場被稱作“喚醒沉睡的群山”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曾在福建率先展開並持續深化。

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沙縣農村産權交易中心考察時,向正在辦不動産權轉移登記的沙縣高橋鎮新坡村村民張祖暖了解情況。

“總書記問得仔細,對林業情況十分熟悉。”張祖暖回憶。

林改有力推動了林業發展、林農增收,沙縣林農涉林收入從2002年的750元提高到2020年的6100元。

一片茶葉,是閩北武夷山人世代相傳的手藝,也是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

在燕子窠生態茶園示範基地內,茶農楊文春正把套種的油菜翻埋到田地裏。

2021年3月23日,茶農在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除草。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在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團隊指導下,楊文春以套種方式經營茶園,不僅産量提升,價格也高出了近30%。

“生態茶園的做法得到了總書記的認可,讓我備受鼓舞。”廖紅説,“接下來將擴大合作社規模,推廣生態茶園種植模式,讓更多茶農從中受益。”

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一句暖心話,道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牽掛。

“總書記詢問我母親看病費用、報銷情況,我回答這次花費1.3萬元,自費4000多元,總書記聽了很欣慰。”市民張麗萍回憶起在沙縣總醫院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2012年以來,三明市先行先試探索醫改新路徑,形成“三醫聯動”等改革經驗,成為備受關注的全國醫改樣本。

2020年11月18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院的醫保辦工作人員(右)向前來諮詢藥品報銷問題的居民講解相關政策。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改革不變的價值取向。

“總書記要求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明市將繼續‘衝鋒陷陣’,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探索三明方案,努力讓老百姓少得病,晩得病,不得大病。”三明市副市長張元明表示。

福建多山、多綠,打造高品質生活,用好生態“福利”是重要一環。

福州市福山郊野公園是新晉網紅打卡點,長達20公里的步道依山而建,兩旁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登高遠眺,福州城市風光盡收眼底。

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聽取城市生態公園規劃建設、城市水系綜合治理情況彙報。

福州福山郊野公園祈福臺附近春色(2021年3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離福州。”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在福州的工作經歷,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於民。

“總書記牽掛著福州山水城市建設,作為這項工作的參與者,我感到很自豪。”郊野公園項目設計負責人陳志良説,“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有福之州’更加宜居宜業,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留住城市歷史和文脈

福建南平歷史上文化昌盛,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此“琴書五十載”。

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南平武夷山的朱熹園,詳細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

這是福建武夷山朱熹園內的朱熹雕像(2021年3月21日攝)。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引用朱熹名言。

九曲溪畔、隱屏峰下,朱熹園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見證了宋明理學、朱子文化、閩北文脈的風雨滄桑。

“總書記多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建光向總書記彙報了有關情況,他深有感觸,“中華五千年文明是巨大的思想寶庫。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朱子文化精華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實現朱子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片三坊七巷,記錄著半部中國近代史,也凝結著一座千年古城的文脈印記。

南後街、郎官巷、嚴復故居……習近平總書記24日在福州考察,來到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聽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復等情況介紹。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街區的古厝綠樹(2021年3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早在1991年,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就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推動制定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條例和保護規劃,有力促進了城市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

“總書記闊別這麼多年又回到坊巷,作為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者,倍感振奮。”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嚴濤説,“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要求,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把古厝保護好,把文化弘揚好,繼續講好中國故事。”(新華網記者涂洪長、王成、林超、陳弘毅、張華迎、鄧倩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