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第一觀察|從新聞稿看總書記的福建行
更新時間:2021-03-27 10:12:25 來源:新華社

全國兩會閉幕不久,3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選擇他曾經工作了17年多的地方——福建。

25日,新華社播發的考察消息稿,在生動記述考察過程和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同時,還寫入了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時的許多背景和故事,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

歷史與現實呼應,深意自現——

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深遠謀劃;

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與境界;

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從中,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執政品格的發展歷程。

——考察第一站,武夷山。早在1998年,習近平就提出,武夷山應該把自然生態保護好,這是關係武夷山前途命運的大問題。任福建省長時,他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為閩地作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抉擇。

在福州福山郊野公園,總書記一段話至情至深:“我在這裡工作的時候,就設想把福州建成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現在發展得比當時設想得還要好,要繼續做下去,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於民。”

“生態優先”的理念很早就在總書記心裏紮根。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綠色發展是主線。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遠見卓識,清晰可見。 

這是24日下午,習近平在福州福山郊野公園考察時,同市民們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再看改革。

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習近平直接推動下開花結果。此次,總書記考察這項改革的重要策源地三明,為的就是了解改革落實成效。

時代背景不盡相同,但向改革要發展動力,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持守的執政“法寶”。

“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論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總書記在沙縣農村産權交易中心的一番話貫串今時與往日。

這是23日下午,習近平在三明沙縣農村産權交易中心考察時,同工作人員、辦事群眾等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三坊七巷、林則徐出生地、三明市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等文物的修復和保護,習近平當年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三坊七巷由於他的重視,免遭拆除建樓,一大批歷史文物古跡保留至今。

1992年,習近平這樣論述“古與今”:“保護古城是與發展現代化相一致的,應當把古城的保護、建設和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此次聽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復等情況介紹,習近平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對照回味,習近平總書記文化遺産保護的理念,一以貫之。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街區的古厝綠樹(2021年3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落子起步之時,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循跡八閩之地的探索與實踐,擘畫治國理政的全新坐標與宏圖。

“今天,我們是站在創造未來的源頭上,就應當樹立超前的意識,做時代的弄潮人。”在《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序言中,習近平這樣寫道。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在地方工作時,習近平就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功成不必在我”。

“衷心希望我的後任和全省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領導者比我做得更好一些。”一句話,流露出心懷大局的胸襟。

《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福州市“3820”工程。兩座城市,兩張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

20多年後,當年福州市“3820”工程主持編制者習近平,再次來到這裡,一座現代化國際城市、一個經濟與生態齊頭並進的東南“橋頭堡”,為這片土地交出靚麗答卷。

出品人:趙承

策劃:霍小光

統籌:張曉松、王絢、白潔

主筆:黃玥

視覺 | 編輯:楊文榮、郝曉靜、朱高祥、唐興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