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承辦的醫療衛生領域首部兩岸共通標準《“無陪護”醫院服務規範 通用要求》在廈門發佈。
據悉,“無陪護”是指患者住院後所有醫療、護理和生活上的照顧均由醫護人員和經過規範化培訓的護理員承擔,能有效解決“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社會痛點。工作人員介紹,廈心醫院從2017年起就已開始探索無陪護管理工作,2019年成為全國最早開展全院無陪護管理且不額外增加財政負擔的醫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方案,目前已有多家醫院成功複製推廣該院的無陪護服務管理模式。
台灣地區的“整合照護模式”與大陸“無陪護”理念相通,為兩岸共通標準制定打下基礎。據了解,無陪護管理的核心之一是護理員,台灣地區自2003年“非典”後,率先推行“整合照護模式”,即“全責照護”,構建了完善的護理員培訓管理體系,有效應對護理資源短缺,保障患者全面照護。
2023年,為響應《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政策,在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與支援下,廈心醫院攜手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及台灣地區護理資訊學會,歷經17個月深入研討,融合廈心醫院實踐經驗與台灣地區“整合照護”先進做法,制定出兼具科學性、前瞻性與實用性的“無陪護”管理標準。
該標準界定了“無陪護”服務的術語定義、總則、服務組織、服務設施設備、服務提供、服務保障、評價與改進,為醫療機構開展“無陪護”服務提供了指導框架。特別是在服務提供環節描繪了從諮詢預約、入院辦理、需求評估到個性化服務項目實施及後續關懷的全方位流程,涵蓋了醫療專業護理、日常生活照料、餐飲供應、陪同檢查、探視管理、健康宣教等多個維度,確保患者獲得個性化、專業化的照護服務。
此次該通用標準的發佈,不僅是廈門市醫療衛生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重要突破,更是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無陪護”服務“廈門模式”的積極探索,從更深遠的意義上看為構建兩岸醫療衛生融合發展新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周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