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保障顯特色 服務有溫度
——泉州市委黨校立足學員管理做好後勤保障服務工作
更新時間:2024-04-19 11:33:40 來源:中國網

“現在校區內休閒健身都特別方便,樓層都設有休閒區,下樓就可以戶外運動,比室內鍛鍊更暢快了”,近日培訓班學員對泉州市委黨校在“刺桐園”和教學樓安裝單雙槓運動器械表示讚賞。眼下正值最美人間四月天,學員們在環境優美的校區打卡拍照,或環湖漫步,或品茶聊天,都成為這無限春光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新校區入駐後,市委黨校持續推進校區園林品質提升及文娛場所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挖掘泉州本地特色引入課堂活動,豐富學員培訓生活;改進和延伸服務,有效提升學員體驗指數,為封閉式管理提供有特色、有溫度的服務保障。

別樣景致,品質校區持續推進。泉州市委黨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在保留原生態的基礎上,積極提升綠化品質,使得校園園林景觀愈加亮麗多彩。一是布設“百花園林”。目前校區內按區域設計和種植了黃花風鈴、鳳凰木、三角梅、木棉、刺桐、扶桑等成片的鮮花景點,漫步校園如同步入畫卷,花團錦簇,處處皆景,讓人流連忘返。二是種植“水果園林”。校區內有移栽百年荔枝和桂花古樹9棵,今年還新增一處以鳳梨蜜、楊桃、芒果等為主的熱帶水果林。走進校區不僅是知識的海洋,更是桃李芳菲、春花秋實。三是打造“文化園林”。結合校區“閩南紅”傳統風格建築,環繞生活區的四個園林分別以“清源、泉南、刺桐、溫陵”等泉州古稱取名,映射和展現極具非遺特色的泉州歷史文化名城印記。置身其中,感受菁菁校園,紅磚黌舍,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挖掘特色,拓展課堂精彩紛呈。為拓展學員的文娛活動場地和空間,市委黨校合理利用公共區域打造休閒驛站,搭臺架梯做好保障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在架空層建設圖書閱讀驛站、棋牌中心和茶座休閒區等,在知行樓和教學樓等設置“口袋”健身區等,讓學員能夠走出宿舍就有休閒健身點,特別是引進傳統養生功法“八段錦”健身體驗課堂,深受學員和教職工好評,每一場都人氣爆棚。二是盤活文體中心資源,室內設置球類活動、瑜伽、綜合健身等場所,充分發揮場地綜合效應。適時組織開展羽毛球、籃球對抗比賽等各類群體性活動,做到勞逸結合、調節身心,同時也增進學員之間的感情,增強凝聚力。三是充分發揮校區“牡蠣”墻海絲文化特色,舉辦“非遺簪花進黨校”等特色活動,讓海絲“牡蠣墻”融入非遺“簪花圍”背景,讓學員感受傳統民俗的深厚文化底蘊,體驗跨越千年的歷史唯美時刻。來自鄭州、撫州等異地的學員們紛紛表示,在校園就能體驗到這些已經火“出圈”的泉州民俗文化,完全被“世遺之城”的魅力所深深折服,是“一個來了還想帶家人朋友再來”的好地方。

無縫銜接,服務體驗全面提升。今年春季開學伊始,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帶隊開展“培訓全流程體驗”活動,從入校門開始全過程、沉浸式檢查學校後勤保障各環節工作,要求直面解決學員入校、入住、入學的體驗感問題。一直以來,市委黨校把準服務定位,架設服務橋梁,提升服務品質,為學員培訓提供全方位零距離保障,讓服務體驗更有溫度。一是對接服務。通過網路問卷調查、座談會聽取學員意見等方式,直面學員提出的需求,及時改進和提升服務。去年以來,學校申請並引進了自動售藥機,新增了自助無人超市等,解決了學員在校期間購藥(物)的難題。對所有桌椅腳都增加了皮套,消除噪音實現“靜音”宿舍等。二是便民服務。封閉式管理期間學員要在校區生活一週時間,集中反饋的問題包括理髮和晾曬等,學校及時與物業公司溝通協商,每週二下午在新校區為培訓學員進行“義剪”活動,同時由總務處在各棟宿舍樓設置洗衣坊,採購10多臺洗衣機、烘乾機供學員使用。三是溫馨服務。衡量服務優劣,關鍵取決於服務對象的體驗。市委黨校秉承“事事精細、熱情週到”的服務宗旨,致力於打造有“溫度”的服務體驗。邀請專家教授開展服務禮儀及形體培訓課程,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于行”,不斷深挖服務的精髓和內涵,讓培訓學員走進校園如沐春風,無處不溫馨,且處處暖人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