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海絲
幼有善育 呵護成長 永春縣計生協會積極打造山區早教樣板
更新時間:2024-06-11 15:54:25 來源:中國網

“哪個小朋友要上來主動和小豬握個手啊?紅紅豬喜歡吃紅紅的果子……”在儒林社區小桉樹托育園“向日葵親子小屋”中,15對親子在早教老師的引導下,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學習識別基礎顏色,鍛鍊精細動作。據悉,這是永春縣計生協會創建的第二個省級“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點。

image.png

近年來,永春縣計生協會聚焦生育支援和家庭健康,在鞏固拓展“家園互助小組”農村早教模式的基礎上,將“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建設作為打造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體系、推進計生協改革的重要抓手,緊扣“兩個強化”、聚焦“三個創建”、堅持“四個用心”,全力普及優生優育、嬰幼兒照護和科學養育理念和知識,助力構建生育友好社會環境。

一、緊扣“兩個強化”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計生協會高度重視,認真部署,組織工作人員到各申報點實地考察,充分考慮項目要求、場地安全系數、活動開展便利等綜合因素,逐一確認小屋具體地點。同時,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永春縣“向日葵親子小屋”管理手冊》,完善各項制度,要求項目點嚴格按照標準推進小屋建設,做到年度有計劃,每月有安排,活動有記錄,工作有總結,確保親子小屋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運作。

image.png

(二)強化部門聯動。充分發揮計生協會組織網路和群眾工作優勢,聯合衛健、教育、婦聯等部門,引入專業社工組織,組建專家團隊,各司其職,同頻共振,推進項目點科普宣傳、業務指導、創新示範和人員培訓等工作,確保親子小屋項目工作廣泛、深入、有效、健康地開展。

二、聚焦“三個創建”

圍繞家庭科學養育指導,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向日葵親子小屋”陣地建設,豐富優生優育的公共服務供給,切實提升小屋的群眾知曉率和項目影響力。

(一)創建“醫育結合式”項目點。聯合縣優生優育指導中心—縣婦幼保健院,打造醫療健康型親子小屋,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設立諮詢服務、兒童保健、感統訓練等多個功能區域,積極開展“媽媽課堂”、親子遊戲、感官發育訓練等活動,並對嬰幼兒體格發育、營養狀況、智力水準等進行全面監測,向家長們傳授嬰幼兒心理行為發育、母乳餵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等方面的科學育兒知識和健康指導。同時,為其他親子小屋項目點提供發展規劃、師資培訓、諮詢評價等專業支撐,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創建“社區嵌入式”項目點。依託紅玫瑰早教公寓,打造社區公益親子小屋,設立親子輔導員和志願者團隊,每週末定期向轄區嬰幼兒開放相關設施,並根據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合理設置相應課程,組織開展親子活動和卡爾思維遊戲,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前沿的學前教育。

(三)創建“托育融合式”項目點。攜手省級普惠托育機構—小桉樹托育園,連結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熱心志願者等各類資源,通過“空間打造+體系課程+社群服務”,定期開展嬰幼兒語言能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等方面的訓練,注重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實現“教養結合”多元化親子教育。

三、堅持“四個用心”

(一)用心開展親子活動。由經過培訓的親子小屋輔導員組織家長及嬰幼兒開展如親子徒步、繪本閱讀、戶外探索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長,有效促進嬰幼兒運動、認知、語言、情感、社會行為等能力發展,幫助家長掌握親子互動技巧,提高科學育兒能力,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二)用心開設家長課堂。採取線下講座、抖音直播、視頻教學等形式,向家長普及嬰幼兒運動、飲食、情緒、睡眠、安全、語言等六大方面的養育知識,為家長們解答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並積極傳播優生優育、責任共擔、家庭和睦、代際和諧等新型婚育觀念,助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環境。

image.png

(三)用心組織入戶隨訪。在優生優育指導中心專家團隊的指導下,親子小屋輔導員根據嬰幼兒不同月齡,每月組織開展1次入戶訪視,通過觀察、交談和問卷調查等形式,實地了解和評估嬰幼兒體格生長和神經心理髮育狀況及家庭養育情況,提出個性化的兒童早期發展預見性指導方案,同時免費發放《育兒寶典》等書籍,提升家庭養育和照護能力。

(四)用心推進宣傳倡導。親子小屋利用“5.29會員活動日”“7.11世界人口日”等重要節點,以各級計生協會組織開展“優生優育進萬家”“同心婦幼健康行”等活動為契機,廣泛宣傳出生缺陷預防、嬰幼兒照護、科學養育等知識,提高廣大家庭的優生優育理念和家庭健康素養。

目前,全縣共有省級“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點2個、縣級項目點3個,2024年1月至今,累計開展親子活動72場,家長課堂21場,入戶訪視16次,主題宣傳活動6場,切實守護嬰幼兒的成長之路。

下一步,永春縣計生協會將立足實際,在鞏固現有項目點的基礎上,持續打造“向日葵親子小屋”,完善其功能佈局,將服務觸角向村(社區)、家庭延伸,實現重心下移、服務下沉,推動優生優育工作向縱深發展。(潘曉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