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朔黃鐵路服務公司:厚植家文化 構築幸福家
更新時間:2024-05-16 11:41:23    來源:中國網

朔黃鐵路公司西柏坡黨校毗鄰西柏坡革命聖地,這裡是一個朔黃乃至國能人都交口稱讚的舒適家園。在這個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後勤服務這個“葉的事業”上,靜水流深,立足職工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厚植家文化,共築幸福家。每次服務始於主動,寓于真誠,終於滿意,是他們一直以來秉承的服務理念;為來到西柏坡學習的“家人”提供溫馨的港灣,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就是——朔黃鐵路服務公司西柏坡綜合服務工隊各崗位上的後勤人。

黨建引領,向內建設幸福之家,讓“家風”更優良

5月的西柏坡黨校,夏季的美延續了春天的絕色,遠處的白雲在天空悠悠地飄著,近處的草叢裏,從濕潤中透出油油的綠,蝴蝶翩翩起舞在花間追逐,緩緩流動的湖水裏,隱隱看見魚兒游來游去,互相嬉戲。古風長廊上,下課的學員三五成群的聊天、散步,好不熱鬧。

“這還是我印象中的那個西柏坡黨校嗎?這變化天翻地覆呀!記得多年前這裡剛建成的時候,‘有幸’來過一次,只有幾棟樓孤零零的在這裡,設施設備遠沒有現在齊全。”記者小楊一下車,望著眼前的景色,向介紹情況的黃靖感慨著。

黃靖接過我們手裏的裝備,笑著説:“您那都是老黃歷了,咱們現在麻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是唯一的綜合型服務工隊,餐飲、住宿、會議服務、設備維修、布草洗滌、週邊環境清潔、種養殖應有盡有,妥妥一個‘濃縮版’的服務公司,是服務公司全業務水準對國能兄弟單位直接展現的唯一單位。走,我帶你們去轉轉!”

“我們西柏坡綜合服務工隊成立於2016年10月,基於大後勤建設的基礎上,接手了西柏坡黨校後勤的整個業務。花大力氣,改造餐廳,溫馨宿舍、活動中心、運動場、便利店、醫務室,全面建設幸福之家,讓職工休閒有場所、健身有設施、學習有去處,拓寬了‘服務半徑’”,黃靖熱情地一一為我們介紹。

正介紹著,一位個子高高的、一頭利落的齊肩短髮、戴著白色鏡框的眼鏡,身穿工裝的女士朝我們快步走來。“不好意思,剛參加完主題黨日活動。歡迎你們來到革命聖地西柏坡。”西柏坡綜合服務工隊隊長劉麗爽朗地向我們打招呼。

“劉隊,咱西柏坡這個大家庭,變化真大呀,快給我們説説是怎麼做到的呢?”小楊迫不及待地問道。

“我們工隊現有員工87名,自管員工僅有10名,其餘77名全是委外員工。基於人員構成的特殊性,在構建家文化之初,我們以工隊自身為切入點,依託西柏坡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強化黨建引領,激勵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弘揚工匠精神,對內努力為職工營造幸福之家。堅持實行民主公開管理,推行量化考核,鼓勵大家多勞多得,凡是涉及職工權益的事項,通過座談會、隊務公開徵詢、民意調查、合理化建議等形式廣泛聽取職工意見,同時利用宣傳欄、微信群、通訊報道等及時公開。將創建幸福之家融日常工作,積極營造‘心齊、勁足、風正、實幹’的良好氛圍。注重在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對職工進行激勵、關心和幫助。”説起工隊的建設,劉麗像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來到健身房,一位身著藍色套裙工裝的小姐姐正在給健身器材擦拭消毒,“小姐姐,您在咱西柏坡工作多久了?”記者小楊上前詢問。

“你好,我叫杜二霞,在工隊成立之初就來了,已經是第8個年頭了。”杜二霞放下手中的抹布回答道。

“這裡已經成為了我的第二個家了,環境好、領導同事好、比當地同行業中待遇也高一些,身邊的朋友都羨慕呢!公司還為我們的發展搭建平臺,通過師帶徒、輪崗、定期組織崗位練兵、業務比賽,提高我們的業務技能,身邊的多名同事獲評工匠之星。”杜二霞不急不慢地接著説。

在濃濃的西柏坡紅色氣息中,西柏坡綜合服務工隊在西柏坡兩個“敢於”的革命精神、兩個“善於”的精神、兩個“堅持”的民主精神、兩個“務必”的創業精神等紅色精神的滋養下,不斷汲取著精神力量,向內建設幸福之家,讓“家風”更優良,凝聚力量推動保障服務工作不斷前進。

貼心關懷,向外建設溫馨之家,讓“家味”更濃郁

“張主管,您回來了?看您好像曬黑了一點,‘五一’假期出遊了吧?您房間已經幫您收拾好了,您快上去休息休息!”西柏坡公寓前臺值班員杜二霞,向拖著行李風塵僕僕,剛邁入公寓大門的青幹班學員,國際工程公司的張鵬主管,熱情熟絡的打著招呼。

“是呀,五一去海邊了!累蒙圈了快,還是咱這家裏舒服呀!現在就想好好洗個熱水澡美美地睡上一覺。”張鵬笑盈盈地回答著。

班組長黃靖手裏拿著一個枕頭過來叮囑,“給303房間配上吧,早上日常清掃房間時,看到學員的枕頭是豎起來疊著枕的,應該是習慣了睡高枕頭。”

“我們現在的接待量每週都是滿負荷狀態,並且每個班的學習時長也不同,短的有四五天,也有長達兩個月的,學員更換頻率比較高。我們服務人員會自發的記住每一個入住人員的姓名、喜好,進行個性化的服務。”隊長劉麗和記者小楊一邊朝餐廳走去,一邊向小楊介紹。

走進餐廳大門,遠遠地就聽到工隊餐飲主管逯紅燕在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工作,“夏季來臨了,一二樓正常餐按新調整的功能表執行,今天有去西柏坡紀念館參觀的班級,特色小組成員,迎合他們的教學計劃,需要為他們製作西柏坡特色菜品,送餐組及時做好送餐工作……”

安排好工作後,老逯轉身走向放在餐廳一角的留言簿,查看本批學員有沒有新提出的需求。

“老逯,大傢夥有提新需求嗎?”隊長劉麗上前詢問道。

“劉隊,青幹班有學員寫著聽説咱們朔黃的美食節比較有特色,希望有機會能品嘗到!”老逯笑著遞上留言簿。

“沒問題,安排,他們要待上兩個月呢,有時間!”隊長劉麗乾脆的回答後,接著向小楊介紹説,“我們西柏坡和肅北不同。我們這流動性比較大,每一批學員都是來自集團不同地區的職工,大家口味千差萬別。我們會提前了解學員來自哪和課程安排,根據他們的喜好,迎合他們的課程安排、季節變化、節日等因素,精心設計菜譜,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在細微處下功夫。節假日和學員一起包餃子、端午節一起包粽子、定期開展美食周,讓學員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家的氛圍和溫暖。”

“劉隊,咱們還有送餐服務?”小楊不解的問。

“是這樣,像新來的大學生的第一餐,服務人員會為他們送到房間,了解他們的就餐需求,我們也會在天窗時為站區工作人員提供送餐服務。”劉麗解釋道。

“現在每天這麼‘爆滿’,咱們工作人員又少,累嗎?”小楊接著問道。

劉麗向上扶了一下眼鏡回答道:“我們可都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幹會議的也能幹保潔,幹房間的也能兼職洗衣工。累對我們來説和現在的‘爆滿’狀態一樣,都是常態化了,但是,再累也值,誰會嫌棄自己的家人多呢?讓家人在西柏坡親身體會到我們‘家在朔黃,住在朔黃,食在朔黃,樂在朔黃、享在朔黃、惠在朔黃’的家文化,增強他們的幸福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經常會收到家人給予我們肯定的感謝信、留言!沒有什麼是比看著‘家人’們臉上滿意的笑容更令人欣慰的了。”

採訪結束時,迎面遇到國際工程公司的張鵬主管,小楊上前詢問,“張主管,聽説您在這已經待了快2個月了,怎麼樣,飯菜吃膩了沒?”

“這個呀,還真沒有!在這裡的生活就像睡在自家床上,吃著家人做的飯菜,幸福感滿滿。即將結束在這裡的學習,今後在這裡就增了一份牽掛、添了一份情愫、多了一些親人,有了另一個家。”張鵬感嘆道。

“她們態度溫和,有求必應,就像是家裏的大姐姐一樣,為我們提供無微不至的幫助和關心”,“來西柏坡的第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是她們挨個敲門送到我們手裏的,我們喜出望外”,“菜品味道鮮美、種類豐富、營養搭配科學”……這是來自於國家能源集團2023年大學生培訓三班72名萌新員工給西柏坡綜合服務工隊寫的感謝信和留言。

回到肅北後,小楊翻看著相機裏拍攝到的感謝信、留言簿以及學員自發拍攝的西柏坡黨校內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總會想起劉隊那句話,誰會嫌自己的家人多呢?是啊,誰會嫌自己的家人多呢。

朔黃鐵路服務公司西柏坡綜合服務工隊,這個幸福之家的守護者,深耕“家文化”內涵,以優良的家風凝聚人,以濃郁的家味親近人,以優秀的文化塑造人,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國能人,在一言一語中感受深情,在一枝一葉中體會溫情,在一尺一寸中達到共情,時時處處溫暖著每一個“家裏人”。(朔黃鐵路服務公司 王敏)

【相關新聞】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