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


新網銀行行長

新網銀行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曾任成都市委副秘書長、成都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成都銀行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公司董事長等職,具有豐富的經濟金融管理經驗。

對話新網銀行行長江海:“快半步”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

江海談到:“過去4年可以説是新網銀行的探索期,也是業務發展的第一波小高峰。新網銀行在沒有太多優勢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比別人快半步,快半步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

  撰文|楊暢


  江海,新網銀行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曾任成都市委副秘書長、成都天府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成都銀行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公司董事長等職,具有豐富的經濟金融管理經驗。


  作為新網銀行的掌舵者,江海帶領新網銀行快速奔跑,在四年時間裏發放了超過1億筆小額普惠金融貸款,完成年度凈利潤超10億的經營指標,創設和服務了超過1000億的在管信貸資産規模,成功躋身民營銀行第一梯隊。


  2020年,全球進入“常疫情時代”時代,各行各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佈局。對於金融行業來説,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無接觸、純線上化的金融服務,在支援復工復産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數字金融的巨大潛力進一步被釋放;另一方面,金融行業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各大金融機構既要兼顧普惠金融,又要探索精細化運營夯實自身競爭力。


  數字金融大勢所趨。作為全國第三家網際網路銀行,新網銀行從出生開始即帶著網際網路基因,沒有線下網點,沒有現金業務,沒有業務經理,依託金融科技手段為全國客戶提供全線上、全實時、全客群的金融服務。即將進入創業第5年個年頭,面對嶄新的宏觀經濟環境與金融環境,持續奔跑的新網銀行又打算佈局?對此,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了新網銀行行長江海。


  “過去4年可以説是新網銀行的探索期,也是業務發展的第一波小高峰。這 4年,新網銀行走出了最初的迷茫期,完成了業務方向的初步探索,形成了對銀行業務全流程數字化的理性認知,建立了對技術管控風險的充分信心。”江海説,新網銀行在沒有太多優勢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比別人“快半步”,“ 快半步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


  “技術立行” 沒有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


  江海是一個堅定的技術擁戴者,更是將“技術立行”貫穿到新網銀行的全流程、全系統的管理之中。


  談及傳統主流銀行與網際網路銀行有何不同,江海直言主流銀行如今都在數字化轉型,和網際網路銀行的區隔越來越小,區別的核心在於理念。“核心看他是不是堅信網際網路的力量,是不是堅信技術可以解決所有的金融問題。”江海説,新網銀行作為一家網際網路銀行,沒有任何存量資源,沒有客戶經理、網點體系,沒有存量客戶以及存量數據,但正是基於這種從零起步,才能在技術的支撐之下“白紙畫藍圖,平地起高樓。”


  創業4年來,新網銀行一直堅持“技術立行”,對銀行業務進行全流程數字化再造,用技術驅動業務高速發展,不斷對大數據風控系統進行高頻迭代,同時,在日常管理中把技術專利申請變成了一項KPI,讓技術人員轉型去做業務,在實戰中培養金融科技專才……這樣崇尚技術的企業文化,也讓新網銀行成為全國第二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銀行機構。


  “我一直認為,沒有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今天的技術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江海説,一家優秀的網際網路銀行除了要秉持“簡單、極致、口碑、快”的網際網路方法論,還要具備“高維決策、高頻迭代”的特質,對風險保持敏銳的觀察,高頻迭代風控模型和策略,同時也要建立起快速響應的科技能力。“新網銀行也需要從這些方面繼續努力”。


  風控方法論代際躍升 數字技術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提供了一把鑰匙


  在江海看來,科技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運作方式和連接方式。而對於金融行業,正好處在一個數字化紅利和底層基礎設施發生重大變化的機遇期。


  “解決金融問題的鑰匙往往在金融之外。”江海説,目前金融行業面對著的難題是,如何做到既普又惠,“普”就意味著要降低門檻,要提高金融風險的識別能力;“惠”就是要降低成本,要提高金融作業的精細化程度。要嘗試去解決C端長尾客群和B端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近年來中國數字化技術的進步,讓金融從業者掌握到了這把鑰匙。


  具體來看,數字科技的發展使得金融風控方法論,尤其是風控邏輯和評估維度出現了代際的躍升。傳統風控依靠財務數據,對零售客戶授信需要客戶提供銀行流水、房産證、收入等證明,但這些數據都是“低維、低頻、低可信”的粗顆粒數據,最終會導致銀行往往只能對頭部客群進行授信,不能真正做到普惠金融。數字化風控,則是圍繞唯一的身份ID,依託全場景、全方位的網際網路應用所沉澱的“高維、高頻、高可信”的行為數據進行客戶畫像,能夠對大眾長尾客群進行授信。風控要素從財務數據到行為數據,風控方法從基於財務數據的簡單現金流預測模型到基於行為數據的高維變數複雜決策過程,是一個革命性的代際躍升。


  “如果説金融機構做風險評估,以往看財務數據感覺是一個‘過時的黑箱’,那如今看行為數據感覺就是一個‘透明的白盒’。”江海説,這樣的變化使得金融機構能更加準確地識別風險,服務到更廣泛的C端長尾客群和B端小微企業,也能夠讓他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得到針對性解決。


  最小一筆借款利息0.55元,最大一筆借款利息不到125元


  “針尖上跳舞” 考驗銀行精細化運營


  4年多的高速發展,新網銀行“從0到1”,用“技術立行”與“開放連接”探索出了一條差異化的新型銀行發展之路。2020年,新網銀行逐步啟動“發展2.0”階段的轉型發展。


  今年5月,新網銀行與工商銀行啟動深度合作,開展客戶的深度運營和産品的聯合研發,推出針對小微商戶的“e商助夢貸”。過往的“銀銀合作”主要在同業拆借或者聯合貸款,而這樣場景共建、生態共用、聯合研發與運營産品的“無界創新”還尚屬首次。最新數據顯示,國有大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戶均貸款餘額為83萬元,而“e商助夢貸”的戶均貸款餘額則降到了8.3萬元左右,服務客群進一步下沉到街邊夫妻店這樣的“草根小B”端商戶。


  有個特別典型的案例:在四川廣元劍閣縣開了一家小美容店的楊玲,2020年6月18日,她獲得了“e商助夢貸”11.8萬元的授信,近半年時間來,楊玲共計借款65筆,結清56筆,筆均借款週期在15天左右,筆均借款金額只有5000多元。數據顯示,楊玲最小一筆借款利息0.55元,最大一筆借款利息不到125元。


“我平時店裏進貨(化粧品、身體乳)都是用的助夢貸,店裏偶爾做活動,進貨需求大,我一天要借好幾筆,最低2000元都借過,2000元借下來一天利息只有3毛錢,完全沒有壓力。”楊玲毫不避諱自己的資金需求安排,做美容行業十多年,老客戶們一般都不會賒賬,收到錢楊玲立即就把貸款還了。“(助夢貸)靈活的很,有一次我只借了一天。”


  小生意人們的算盤“算得精”,一分、一毛錢都要用在刀刃上。不少生意人坦言,疫情過後掙錢都不容易,只要生意能運轉下去,能少借點就少借點,壓力小一些。而對於銀行來説,這樣小額碎片化的借貸需求,就像是“在針尖上跳舞”,考驗的是銀行精細化運營,對金融科技的“微雕”功力。


  江海坦言,“e商助夢貸”既體現了國有大行的草根情懷,更説明工商銀行帶動了各類型、各層次的金融機構一起構建普惠金融生態。通過場景共建、生態共用和銀銀合作的“無界創新”,更多的銀行得以扎進實體經濟的沃土,讓普惠金融向下生根。


  B端C端聯動發力 新網銀行蓄勢“第二次”起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專注于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新網銀行正在逐步開始“B端C端聯動發力”。 江海認為,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解決了C端消費者 “風險識別難”和“作業成本高”的問題,而隨著5G技術、物聯網、産業網際網路等的廣泛普及,未來新的風口——數字産業金融已初具雛形。


  “12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對動産和權利擔保在全國實行統一登記。原由市場監管總局承擔的生産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産品抵押登記和人民銀行承擔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以及存款單質押、融資租賃、保理等登記,改由人民銀行統一承擔,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7×24小時全天候服務。這説明我們即將迎來一個‘萬物可押’的時代。”江海説,數字技術正在快速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有望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當“萬物可押”遇到“萬物互聯”,當政策機遇與技術機遇完美實現共振,江海認為,這對金融機構來説,是開展數字企業金融的風口,更蘊含著巨大的機會,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


  基於此,新網銀行面向小微企業的純線上、純信用企業金融産品也即將推出市場。“我們堅信,用技術手段可以逐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B端C端聯動發力之下,我們也將蓄勢再出發,為解決普惠金融難題做一點貢獻。”江海説,2020年是新網的蓄勢之年,也是“空中加油”的一年,經歷了第一波業務發展的高峰之後,新網銀行如今正在向第二個小高峰攀登。


近年來,金融科技熱度不斷攀升。金融科技已經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金融業發展變革的關鍵驅動力。抓住金融科技帶來的發展機遇,抵禦融合引發的新興風險,是行業重要議題。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對話金融科技 20 人》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金融科技企業家進行對話採訪。通過對業內優秀企業的觀察,窺見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風向。

統籌:孫朋浩

撰稿:楊   暢

設計:崔志梅   劉銘仁

開發:楊   雪    孫   毅    劉紅志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一點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大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