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從高層重視到地方規劃,京津冀一體化儼然成為中國經濟改革新程的“一號工程”。中央指出,解決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京津冀區域如何協同發展,李國平和楊開忠各抒己見。

記者:

京津冀一體化首先需考慮功能定位問題。集多中心於一身的北京如何“去功能化”?

李國平:

北京“去功能化”是非常正確的,功能不能過於龐雜,但主導功能依舊要非常明確。由於區域發展不可逆,因此該如何解決人口增加這一問題?市場會自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多中心網路化發展,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區域優勢轉移出去很難,所以更要考慮在北京也多中心發展,在整個範圍內形成網路化大都市群,同時強調各自的發展。對於河北的發展應該給更多機會,因為河北是資源性區域,這與國家的定位也有關係。雖然今後資源性區域一定要轉移,但現在國家應該在更多方面支撐河北加工業製造業的發展,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區域利益協調和調整過程中總體最大化,才能縮小區域差距,同時也要促進要素流動的自由化、建立便捷的交通體系,因此,一定的政策支援是必要的。

李國平:

北京強調科技創新中心,創新中心就是要發明、發展以及應用,單靠北京是不能完全解決的。因此,應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基礎上再佈局,尋求合作共贏,尋求産業在空間上的合理分工。儘管北京也有很多發展的需要,但要重視怎樣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對河北有利的,才是更好的發展。如果北京不發展製造業,河北、天津沒有製造業,那北京就不會有研發中心了。如果把河北和天津發展好了,那麼恰恰北京就有服務的市場。北京是服務業中心,周邊沒有經濟實力、比較落後的區域服務誰,要開闊思路,尋求區域尺度上優化佈局。

楊開忠:

首先要堅持的是打造首都功能承載區,北京如今發展面臨空間的危機,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矛盾非常尖銳,但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遷都,而是選擇堅持和強化首都的核心功能,形成超越北京轄區範圍的,以北京為核心的,以天津、河北為支撐的“首都功能承載區”。

楊開忠:

提升和優化京津冀區域功能定位,必須處理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創新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關係,必須處理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從空間角度來看,處理好這些關係,應京津冀地區劃分為東部沿海、中部平原和西北部山壩區。東部沿海相對集中于經濟中心功能,中部平原相對集中于政治、文化、創新中心功能,西北部山壩區重在生態涵養。為此,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應因勢利導,加快推進區域人口和經濟重心向沿海轉移,並在西北部山壩區高標準、大規模規劃建設國家生態功能特別區和國家公園體系。

記者:

河北如何定位?目前現狀看,是“大樹底下不長草”還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李國平:

到目前為止,恐怕更多是“大樹底下不長草”。北京、天津的發展都可能對河北發展造成很直接的影響。河北省為北京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整個區域定位為農副産品的供應基地,但是,卻因為京津的發展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在新的沿海開放大潮過程中,儘管河北是重要的沿海地區,但是卻被整個沿海地區落下來,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一直髮展至今形成巨大差距。如果不能縮小差距、不能讓河北作為非常重要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其他的協同發展目標也無從談起。因此,要從各個方面尋求解決的方案。

李國平:

目前生態補償機制還未建立起來。京津冀共同發展的區域應拿出一部分資金對生態進行補償,建立生態涵養區。可以考慮建立首都生態特區、國家公園等,職能就是生態保護。並非規定一個地方如何發展,而是資源稟賦天然,若一定把京津冀地區建成工業園區與其他工業園區相比不具競爭性。因為的市場不同,一些地方要需要機會,包括大家熱議的“北京首都非核心功能的轉移”,在疏散的過程中北京的科研是否可以灌輸給地方一些,並且跟當地資源發展結合。更下游的地區可以集中現代製造業,若把所謂的“國家行政副中心”放在承德或張家口,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當地經濟會被帶動起來。所以,首都功能不僅是北京的,在這個區域,首都功能應該在京津冀區域進行優化配置,這種優化配置更多傾向於生態涵養區域,尋求這樣一些新首都功能的空間再配製。

楊開忠:

加快河北濱海地區發展,推進人口和經濟佈局重心向沿海轉移。河北沿海發展戰略重點應在加快把滄州建設成為京津冀僅次於唐山、石家莊的區域中心城市。

記者:

天津應擔起什麼角色?

楊開忠:

天津替代北京成為北方最大經濟中心不僅僅是一個客觀的趨勢,而且是國家頂層設計。

楊開忠: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個戰略就提出來了。1982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提出把天津建設成為我國北方的經濟中心。1986年國務院批復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規劃確定天津經濟中心的定位。1999年國務院批復《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年),確定天津是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和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2006年國務院批復《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明確天津建設北方經濟中心。與此同時,北京則不再定性為“經濟中心”了,只強調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了。經過30多年來的調整,現在天津替代北京成為北方經濟中心到了衝刺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必將加快這一進程。根據我的研究,到2020年左右,也就是説,經過40年左右調整後,天津將實實在在取代北京成為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

記者:

京津冀如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李國平:

京津冀三地利益格局應協同發展,而協同發展最核心的就是合作共贏。然而,現在京津冀地區,無論是每人平均GDP、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還是每人平均純收入差距相對較大,由於這種落差的存在,需要對近年協同發展的問題及其根源進行審視。因此,北京、天津要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就必須對其周邊地區進行重點扶貧攻堅。 建立生態特區、産業在空間上合理分工、多中心網路化發展上用力。

楊開忠:

京津冀區域的一個重要功能定位就是堅持打造首都功能承載區。探索規劃建設在離北京不近不遠的地方,建設一個人口規模50萬到100萬的國家行政新城,制定實施首都功能承載區法(或首都圈法),應是打造首都功能承載區的重要舉措。 第二、堅持中國北方最大經濟中心區域和全國三大經濟中心區域與世界級城市群的定位。京津冀是是北方最大的一個人口和經濟核心區,以佔北方地區3.72%的國土面積,貢獻19%的人口和接近24%的GDP,是我們國家北方地區人口和經濟最為密集的核心地方。綜合來看,京津冀是帶動輻射北方的最佳地方。從全國來看,目前,京津冀地區雖不及江浙滬、粵港澳地區,但是全國第三大人口和經濟中心區域。從未來發展來看,由於發展條件和人口體量的差距,京津冀地區經濟總量不可能趕上和超過江浙滬地區。但考慮到國內腹地遼闊,以及新絲綢經濟帶和東北亞地區對我們國家地緣戰略的重要性,預計到2015年前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京津冀地區將在鞏固加強其北方最大經濟核心區地位的同時,經濟總量可能與粵港澳地區並駕齊驅,甚至超過粵港澳地區,成為我們國家第二大經濟中心區。

楊開忠:

第三,堅持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定位。考慮到京津冀區域水資源極度短缺,靠進一步集聚遷移勞動力和人口是不可取的,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走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發展思路,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 (報道綜合“區域協同發展論壇——京津冀一體化落地開花”智庫沙龍講話 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