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忠允誠 至精至愛
|
中國網 | 時間: 2011-10-24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田牛:俯首甘為孺子牛 在田牛教授家的客廳裏,擺放著一尊神氣活現的牛雕塑,牛的特性,牛的精神,都令人聯想到魯迅先生説的話:“我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有趣的是,田牛並非他的原名,他原名叫田大年,參加工作後決心做人民的“孺子牛”,遂改名為田牛。 田牛,1925年出生,1945年參軍。1947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他自1947年起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研究員。1991〜2002年任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組長。他是放射病學、微迴圈學專家,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微迴圈專業委員會資深專家、名譽主任委員。 田牛曾任長春第一軍醫大學講師,1956年入蘇聯基洛夫軍事醫學科學院學習,獲副博士學位。他在1959年“關於甲狀腺功能狀態對創傷休克發病中的作用(俄文)”獲前蘇聯軍事醫學科學院一等獎。1959年回國後,歷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員、二所副所長。解放軍總醫院微迴圈中心研究員,總後勤部衛生部醫學科技委員會委員,全國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 他1962年提出了“中度急性放射病治療方案”,1963年擔任國內第一次急性放射病病例的搶救組組長,參加救治4例重度急性放射病患者獲得成功,並研製了急性放射病的分類診斷圖,立一等功。1973年具體領導、主持惡性腫瘤病人在放療過程中受到意外照射病人的救治工作,均獲成功。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他綜合核子試驗、實驗室研究結果、事故病人的數據,提出急性放射病的分型(腸型、腦型、骨髓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分度(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急性放射病的治療原則和綜合治療方案,惡性腫瘤病人分割多次全身不均勻照射的損傷特點,實際等效劑量的推算公式,急性放射病的早期分類診斷標準和診斷圖,有指徵的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原則等納入國家標準“事故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GB8280-87)。 提出“狠抓早期、主攻造血、兼顧極期”被認為是急性放射病治療研究方針。自1964年開展微迴圈。通過深入研究與探索,田牛教授闡明瞭各種急性放射病的23個臟器、組織的微迴圈損傷特點及修復規律,提出了改善微迴圈障礙的治療原則及不同臟器微血管對輻射的敏感性不同的觀點,提出要從實質細胞、微迴圈,間質三方面綜合診斷臟器的輻射敏感性,從而對國際公認的有關輻射敏感性的Bergonie-Tribonden定律作了重要補充和修正。在國內外首次得出“不同臟器微血管的敏感性不同,照射後骨髓血竇改變最為嚴重”。1984年首次提出器官可分類為分隔型器官和混雜型器官;闡明瞭器官微血管的6種構型。在國內外首先全面地闡述了微迴圈的定義。率先提出了甲襞微迴圈、球結膜微迴圈綜合定量評價方法;確定了綜合定量評價的數學模式;建立了8個部位的臨床微迴圈觀測體系和無損傷的甲襞毛細血管壓測試等8種方法,形成臨床微迴圈的測試技術系列,使臨床微迴圈觀測形成了初步完整的體系等,已寫入《中國軍事醫學史》。 田牛教授先後出版了《微迴圈》、《輻射微迴圈學》等12部專著,其中3部係一人專著;2部先後獲北方10省、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他的《微迴圈學》專著達140萬字,歷時7年,數易其稿,付出了他無數的心血。 田牛教授主要成果包括中央衛生部乙級成果獎、總後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他榮獲一等勞動模範,榮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1次。獲得“革命精神與科學態度相結合的標兵”,中央軍委授“獨立功勳榮譽章”、三級解放勳章,並被解放軍三總部授予“從事國防教育事業20年榮譽證書”,被國家教委授予“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榮譽證書”,被解放軍總醫院授予“傑出貢獻獎”、一代名師等。他曾先後當選為第四屆全國青聯委員和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近10年,田牛教授一直親自進行多器官組織通道的電鏡觀察。 羅毅:絕知此事要躬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縱觀羅毅教授的從醫經歷,可以看出她非常注重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收穫的本領,這也使她憑務實作風在學科領域創造了多項國內領先的研究成果。 |